摘要:清明节到了,在过去上百年里,人们扫墓、烧纸、磕头、摆上供品、再对着墓碑诉说,希望借节日的仪式感,让思念跨越阴阳。
赛博黄泉下,是技术理性和人类终极情感的极致拉扯。作者|Moonshot
编辑|靖宇清明节到了,在过去上百年里,人们扫墓、烧纸、磕头、摆上供品、再对着墓碑诉说,希望借节日的仪式感,让思念跨越阴阳。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聊天记录结合语音,就能构建出一个定制的聊天机器人。那么逝者能否以 AI 的形式「复活」,让生者得以在赛博世界听得故人语,重见故人颜,仿佛他们从未离开过呢?从 9.9 元让故人的照片开口说话的电商服务,再到 VR、AR 里的赛博重逢,乃至结合逝者生前语音与聊天记录,打造一个「追思 GPT」,最终发展至科幻剧集、游戏中「重生化作仿生人」的想象。科技已经给这条路径铺好了路,但我们又该如何把握生和死之间的度。
几十元到上千元定制的「复现」服务|图片来源:电商平台当科技开始介入生死,我们是在用 AI 缓解悲伤,还是无法学会告别,妄图在生死之间做拉扯。这是一种安慰,还是一种幻觉?01
AI「复活」故人分几步用科技复活人类,是科幻电影乃至整个影视界的「超级母题」。2013 年的科幻惊悚剧《黑镜》第二季的《马上回家》,用一整集展现了 AI 复活逝者的技术路线。玛莎的男友阿什去世后,购买了一项服务,该服务可以分析阿什生前的社交媒体、短信、邮件和视频,生成一个 AI 版的阿什,能模仿他的语气、习惯,甚至惯用的表情符号。起初,阿什只作为聊天机器人存在,但这种仿佛阿什还活着的情感,让玛莎一步步升级服务,从文本到语音,再到一比一复刻的仿生人,阿什通过技术「复活」了。
《黑镜》S2E1 里,女主把男友生前的数据都上传到平台|图片来源:黑镜十二年前,《黑镜》还是科幻剧集,当下再看,已经接近现实题材了。阿什复活第一步是自然语言处理,如今只要把逝者生前的聊天记录、日记、社交媒体这些数据收录,用机器学习分析,再结合亲友们对他性格的描述(微调模型),就可以创建出模拟逝者的语言风格的 AI 聊天机器人。实际上,这条赛道已经有很多公司入场了。大公司诸如 Character.AI,主打个性化 AI 角色定制,尽管官方未明确提供「逝者复生」的功能,但用户已经开始用它来训练已故亲人的 AI 分身。小公司如 Project December,口号就是「模拟逝者」。用户可以输入故人生前的资料、口癖、个性……AI 便会根据这些数据生成一个模仿逝者语气、表达方式的聊天机器人。10 美元能进行 100 条对话。微软也曾在 2020 年申请过一项 AI 专利,描述了一种基于某人聊天记录、语音、社交媒体内容等数据,创建聊天机器人的技术。专利中专门提到,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纪念已故之人,或者为用户提供一种与特定人物(比如古人)「对话」的体验。
官网散发着简陋又悲伤的气息|图片来源:Project December文字聊天再进一步,就是玛莎加钱开通的语音互动。收集逝者生前的语音样本,比如微信语音、电话录音、视频音频等,再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分析声学特征,就能训练出一个有着逝者口音、口癖、语速、语气的语音样本,再结合此前的文字模型,逝者就可以「开口说话」了。这也是当下流行的语音合成(TTS)技术,从剪映的配音到此前各种名人语音 Bot,甚至许多以假乱真的诈骗电话,都依靠了 TTS 技术。同样,这条赛道也已经商业化了。诞生自 2023 年,口号是「你的故事和声音将永存」的 HereAfter AI 另辟蹊径,不走「重生流」,而是让用户先录下自己的声音和人生故事,比如童年回忆、人生经历、家族历史等,HereAfter AI 会整理这些录音并生成一个 AI 互动版本,可以作为数字遗产留给后人。它更像一个「生前存档」,而非赛博复生。
该公司最火的业务是年轻人买来送长辈……|图片来源:HereAfter AI文本和声音有了,下一步就得是视觉形象了。这也是当下最热门的 AI 应用之一:AI 生成视频。可灵、即梦、海螺、Sora、Runway……各类 AI 视频生成应用层出不穷,用户只需要拍下一张家里的老照片,不仅能生成为动态视频,还能赋予人物表情和神态。
照片摄于 1968 年,AI 让我第一次「见」到已故的姥爷笑|图源:作者供图再高级一点,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技术可以通过少量图像数据重建高精度人脸,神经辐射场(NeRF)技术可以用少量的照片推算出完整的 3D 形态。用户用这些 3D 数据就能在计算机里给逝者建模,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还能模拟人的表情、动作,再融入上一步的语音合成技术。至此,一个数字分身诞生了。这些技术看似遥不可攀,但随着 AI 的普及,只要把各类 AI 应用串联起来,任何人都能为家人生成一个数字分身。
B 站 Up 主 @ 吴伍六 在 2023 年生成虚拟人奶奶|图源:吴伍六现实中,也已经有大量难以承受失亲之痛的人,他们用 AI 重建了逝者的音容相貌。在当下,AI 复活已经不再是一个技术难题,而是一个伦理讨论。02
现实案例与科技伦理《流浪地球 2》里的图恒宇对已故女儿丫丫的执念,让他走向了一条极端的 AI 复生之路。他把女儿的记忆、声音、行为模式等数据完整记录下来,尝试在计算机里复现丫丫的意识,试图让丫丫以数字生命的形式「活」在计算机里。然而,图恒宇的执念逐渐变成了极端的偏执,差点做出可能会威胁人类未来的选择。
图片来源:《流浪地球 2》《黑镜》那一集的结局也并不美好,玛莎逐渐意识到,AI 阿什没有超出数据和算法范围的情感,他不会反抗,不会像阿什一样发脾气,甜言蜜语也像套公式。最终,玛莎把 AI 阿什锁进了阁楼。影视剧中所呈现的数字复活,都是基于生者不接受逝者的亡故,执拗追寻去重现他们的身影,技术带来的幻觉,最终让生者陷入一种更孤独的虚幻感中。然而现实的案例里,往往有着更多的温情。早在 2020 年,AI 引领的聊天机器人尚未兴起,韩国一档叫《遇见你》的综艺,就用 AI 结合 VR 的形式,让一位母亲和已故的女儿实现了「重逢」。哪怕 VR 里的小女孩像一个游戏建模,但母亲见到「她」的一瞬间就泣不成声,忍不住用 VR 手套去触碰她的脸。她们一起在一个虚拟公园里,给小女孩度过了 10 岁的「生日」。最后母亲把女儿哄睡后,摘下了 VR 头显,露出了释怀的微笑。该视频在 YouTube 有 3687 万次观看量,评论区也都是对这份亲情的动容,或是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母亲通过 VR 和逝去的女儿相逢|图片来源:MBC就像这位母亲在节目后发表的博文里写到的「虽然短暂,但见到了笑着叫我的娜妍,那是非常幸福的时光。就像做了一直想做的梦一样。此前的梦境里,她总是像在责怪我,为什么她要离开。」她终于放下了对女儿离世的无尽自责。著名音乐人包小柏也用了两年时间,构建了已故女儿的数字分身。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声纹重建,他花了近半年时间才重建了女儿的中文声纹,这也成为了他博士阶段的课题:如何在短、少、残缺性的数据里重建声音。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里,韩庚为妻子卢靖姗准备了一段由 AI 生成的已故父亲的寄语视频|图片来源:芒果 TV但包小柏并不想更进一步,他在采访里表示「使用 AI 技术不可能让人死而复生,所以说「重现」「还原」更为恰当。机器就是机器,我们从客观理性的条件上不能让它失控。」他所设想的场景里,是让女儿再给妻子唱一次生日歌,帮助朋友在结婚的时候,重建已逝岳父的声音进行主婚,给新娘一个惊喜。在商汤科技 2024 年的年会上,已故创始人汤晓鸥也以数字人的形式,给员工们照例表演了九分钟的脱口秀。单看视频,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已经逝去的人。而汤晓鸥也在用这种方式,持续激励着商汤科技的员工们。
一家主营 AI「复活」亲人业务的公司的创始人曾表示「前来咨询的客户里,对数字永生这项服务接受度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高,更多的需求集中在让亲人说一段祝福的话。」
国内已经有许多承接该业务的公司|图源:央视新闻由此可见在现实案例里,和已故亲友短暂的重逢、偶尔的对话、特殊场合的寄语,才是目前 AI「复活」的主要需求。我们对死者最大的哀思,往往来自于「再也不见」,如果 AI 能填补这个空白,哪怕只是聊以慰籍,依旧能给予生者一丝心理上的安慰,让那些未能说出口的话得以「传达」,让生者不再活在自责里。就像 365 天会专门划出一天让人纪念逝者,AI「复生」或许也是如此,它并非为了让逝者永远停留,而是在某个特殊的节点,它能用另一种形式,或见证,或参与,或填补了生者们那份「再也不见」的遗憾。
AI 复活奶奶视频下的评论区|图片来源:B 站毕竟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无论是墓前低语,还是数字世界里的短暂复现,亦或是在《模拟人生》游戏里创建一个逝者的角色,技术只是改变了悼念的方式,它不会改变生死的本质,但却可能给予生者更积极的情绪抚慰。然而,AI 是如今最接近让人灵魂「复活」的技术,比起传统的悼念方式,它提供了一种近乎「永不结束」的哀悼,生者也有沉溺在赛博幻觉的危险。也有人会拿已逝的公众人物博取「复活」流量,伤害粉丝也误导大众,这种对逝者人格的侵权和操控,亦会对其家人造成二次伤害。对 AI 复活的伦理讨论也不会停止,正如生者不会放下对逝者的哀思。这是一场技术理性和人类终极情感的极致拉扯,没有人能给出最好的答案。极客一问你如何看待 AI 复活亲人?

播客上新
👀文章没看够,想了解更多文章写作和热点事件幕后?想跟离普编辑部小伙伴近距离互动?😎速来关注由极客公园全新打造的科技行业漫谈播客「逐渐离普」!我们将回顾当周最热的科技事件,为你蒸馏认知、聊透行业真相。欢迎大家踊跃报题、积极吐槽,一同加入漫谈日常!节目指路👇




来源:极客公园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