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读懂清明的千年传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4 11:33 1

摘要:2025年4月4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15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古人将风看作是清明节气的第一特征,清明风就是指清爽明净之风。在古人眼中,是和暖、温润的风,春风送暖、春风化雨,造就了万物春生,一切因风而起。

2025年4月4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15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古人将风看作是清明节气的第一特征,清明风就是指清爽明净之风。在古人眼中,是和暖、温润的风,春风送暖、春风化雨,造就了万物春生,一切因风而起。

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清明时节,无数个平凡家庭都会为记忆里渐行渐远的先人上一炷香,也是在一点一点捋清自己的根脉。

那么,充满科技思想和农耕智慧的“二十四节气”的根脉在哪里呢?这个清明假期,安徽交通广播、908新媒体走进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探源二十四节气。

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国都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组织门客编撰了一部恢宏巨著《淮南子》,其中阐述哲学、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等,被称为是古代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二十四节气完整、科学的记载就出自《淮南子》。

淮南王刘安根据北斗星斗柄指向,从冬至日开始,将一回归年等分为二十四段,对太阳在黄道运动的这二十四个特定位置逐一命名,以反映当时我国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气候、物候和农事特征,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综合农时系统。至此,二十四节气才趋于完善。

《淮南子》所载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与后世完全相同,历经二千多年没有改变。《淮南子》将节气与气候、物候、农事进行准确联系,是对我国传统的阴阳合历和古代农时系统的一次重要完善,也是农时理论在农业生产中最为成功的应用。

寿县作为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发源地,有着重要的文化使命,要让世界看到这份中国式浪漫,把科学的、真实的、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展现给全世界。

听说一键三连908小编能更快找到你

分享

在看

来源:安徽交通广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