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拍戏就“销声匿迹”、不参加真人秀的张译,让多少明星脸红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11:30 1

摘要:18 年后会带着 60 多个经典角色、200 亿票房,成为娱乐圈最反套路的存在。

文|小雨淅淅

编辑|司徒夜

2004 年,张译在话剧团听到一句刺耳的评价:

"张译,你演戏就是个死。"

此时的他,刚被初恋女友妈妈嫌弃“脸像被人坐过”。

还被话剧团评为“三丑之一”。

被老师嫌弃“形体像面条”。

没人能想到,这个被命运反复按在地上摩擦的东北小伙。

18 年后会带着 60 多个经典角色、200 亿票房,成为娱乐圈最反套路的存在。

不拍戏就“销声匿迹”,拒绝所有真人秀邀约,张译用 28 年,把“演员”二字磨成金字招牌。

1、“衰神”附体

张译在圈内有个出了名的外号,那就是“衰神”。

起初,众人只当这是个玩笑。

但真当他们亲眼见识到了“衰神”的威力,才不得不信服。

凡是他摸过的车,没多久都会出问题。

张歆艺的越野车,在被他摸了一下后,第二天前脸被刮开了。

在和李晨拍戏时,他借李晨的车开了没多久,后来车直接报废了。

就连杨蓉的车,也被他开得瘫痪在了高速上。

而导演树鹏的豪车,在被他观摩了之后,当天直接爆胎。

对于张译的“衰神”威力,吴京只当是巧合。

直到他被张译扶梯子摔了个跟头后,他彻底相信了。

张译的“衰”,不止体现在身边人的车上。

就连他曾经上过的学校,也都接二连三地消失不见或直接倒闭。

还有的直接改了地址或改了名字。

而当他参加慈善活动时,竟直接被熊猫咬住了胸部。

最后,他捂着发胀的乳房去医院检查,被诊断出“男性乳腺再发育”。

在认识了海清之后,他学着海清给自己配中药,直接把自己吃到了医院。

后来,他还直接干吃段奕宏送给他的蛋白粉,不料吃出了胆结石。

但唯有一件事,是令所有人意料不到的。

在他7岁那年,家里人想要带他和姐姐去坐轮船。

但张译偏不去,他非要去动物园看动物。

后来,家人拗不过他,重新买了动物园的门票。

不料,竟间接地让一家四口躲过了哈尔滨818的沉船事件。

如今再看这个经历,就像是花光了他所有的运气一样。

以至于一心想要当播音员的张译,接连两次与机会擦肩而过。

第一次是在他高二那年。

虽然他在艺术考试中考到了北京广播学院的第二名,但高二学生压根就没有参加高考的资格。

但当他终于成为高三学生有了资格后,却被一位少数民族考生加的十分直接挤到了第三名。

而当年的招生名额只有两个。

所以,他再次失败。

落榜之后,居委会给他下发了待业青年证。

因为在填报志愿时,他压根没想到会落榜,所以只填了北京广播学院这一个学校。

不过,好在父母打听到了哈尔滨话剧学院在招表演学习班。

在他们的劝导下,张译成为了话剧院的自费生。

在学了半年表演后,他发觉这比播音有意思得多。

所以,他决定去专业院校深造几年。

在中戏和北电这两所院校中,他直接排除了北电。

他明白,以自己的颜值,被北电录取绝无可能,所以选择前往中戏招生处。

面试时,老师问他对话剧了解多少,他说出了一长串的剧本名字。

老师便对他说:“你为什么要考表演呢,你应该考戏文或者导演系。”

但那时的张译,听不出老师是为他好,只认为老师觉得他不适合考表演系。

于是他愤怒地摔门而出。

后来,他去了军艺,但又因脊柱侧弯被告知失败。

最后,是战友话剧团接受了他。

不过,在见到张译第一眼,他就因形体像面条被打上了“不适合做演员”的标签。

无奈,张译决定“曲线救国”。

2、一腔抱负向东流

进入话剧团之后,他被班里人票选成为了十一个男生中的“三丑之一”。

还被大家起了一个“驴脸”的外号。

由于颜值不过关,他在话剧团一直没什么戏演。

好不容易拿到了话剧版《士兵突击》袁朗的B角,但始终没能上场。

不过,好在他的文笔够出色,时不时地会被领导安排写一些会议纪要和报告。

还常在各种文艺活动中担任主持人。

慢慢地,他意识到如果演戏不成,当个编剧也不错。

在单位举行的小品大赛中,他写了一篇名为《文小姐和武状元》的短剧。

得到了许多人的赏识。

虽没能登上舞台,但被《剧本月刊》的编辑刊登了出来,还拿到了600块的稿费。

后来,他参加了全军短剧比赛,拿到了大奖。

还被推荐单独创作一个剧本。

但当他忙里忙外,写到了18集的时候,制片人突然说不要了。

这让他很受打击。

就这样,他曲线救国的梦想彻底落空。

后来,他得到了团里的许可,可以去外边演戏。

于是,他开始向各种剧组投简历递照片。

终于,他争取到了《乔家大院》里的一个小配角。

对于他的表演功底,导演胡玫和主演陈建斌都十分意外。

他们觉得这么好的苗子怎么会落到无戏可演的地步呢?

但结合演艺圈的残酷现状,胡玫导演告诉他一个男演员,到28岁再不出来,这辈子就到头了。

这让已经27岁的张译心里很慌。

万幸,他在这个关键节点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机会。

3、终成大器

2005年,他得知剧版的《士兵突击》要开拍。

于是他拼死一搏,给康洪雷导演写了一封3000字的“请战书”。

信中他真诚地表达了自己想要演许三多,还写了许多对这个角色的感悟。

后来,康导给了张译这个机会。

不过,并不是许三多,而是班长史今。

得知有了拍摄机会后,张译很是激动。

但不料,这部剧的开机时间正好和话剧团的演出时间相撞。

如果参演电视剧他就无法完成团里的任务。

领导告诉他,要想出演这部剧,就得先转业。

一番思想斗争后,他决定正式结束为期9年的军旅生涯。

好在,他赌赢了。

火车站那场哭戏,他用 3 分钟展现从隐忍到爆发的层次感,让史今成为国产剧经典角色。

此后 18 年,他在《亲爱的》里跪地求子地颤抖;

《鸡毛飞上天》火车站重逢的眼泪;

《狂飙》里熬白鬓角的执着;

用 60 多个角色证明:好演员的脸,是会呼吸的灵魂容器。

当流量明星沉迷热搜时,张译说:“我只是个职业演员。”

他的 200 亿票房成绩单上,没有综艺曝光,没有红毯作秀。

只有《红海行动》拍 10 个月断7根肋骨,《八佰》泡臭水 6 个月的较真,《攀登者》零下几十度的赤脚。

有人说他总演警察太同质化。

却没看见《他是谁》卫国平的狠戾眼神和《以法之名》律师洪亮的理性克制。

他用肢体语言的毫米级差异,让每个“警察”都成了独立灵魂。

4、坚守初心

对张译熟悉的观众会发现,他只有在拍戏的时候才会出现,不拍戏的时候就销声匿迹。

在真人秀泛滥的今天,他的“消失术”显得格外刺眼。

他拒绝天价综艺邀约,理由简单:"我不是娱乐大众的人。"

站在演员的角度来看,张译并非故作清高,而是坚守了演员的底线。

不同于光鲜亮丽的明星,所谓演员,只是一门职业而已。

对比陈赫常驻 12 档综艺、沙溢沦为 “综艺咖”。

张译的选择更像一个警醒:演员的神秘感,是角色塑造的基石。

从艺多年来,他从未忘记要做一个好演员的初心。

他要做到,让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好的演员。

结语

从被断言 "演戏就是个死",到成为戛纳常客,张译的逆袭史撕开娱乐圈残酷真相。

当流量泡沫退去,留下的永远是把演员当职业的手艺人。

他用28年证明真正的顶流,从不需要活在热搜里。

当演员把角色刻进观众心里,自然会成为娱乐圈的 “免检产品”。

部分参考资料

新民周刊|《万里归途》领跑国庆档,张译靠什么练就“投胎式”演技 2022.10.03

非常静距离|张译、张歆艺专访

可凡倾听|张译专访

来源:司徒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