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节既是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也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祭扫用火、出行高峰、春季天气多变等因素叠加,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这份健康提示请您收好👇👇👇
注意文明祭扫保平安
清明节提倡无火祭扫:优先选择鲜花、网络祭祀等环保方式。严禁在山区、林区燃放烟花爆竹、焚香烧纸。教育孩子远离火源,祭祀时专人看管。遇火灾:小火自救,用沙土、水或衣物扑灭,勿直接拍打(避免火星飞溅);火势失控:立即撤离并拨打119,逆风逃生,勿躲入低洼处。
注意出行安全
清明节爬山要注意膝关节磨损。人在爬山时,膝关节承受的重量是人体重量的3~5倍。尤其是中老年人,在关节软骨已经发生退化、骨质疏松的情况下,过多的负重屈伸活动,髌骨与股骨的关节面反复摩擦撞击,会加剧关节软骨的磨损,加速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如不慎摔伤骨折,尽量不要随意移动伤员,以免加重伤情,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求助。
另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在登高时也要慎重,注意运动强度不要过大,随身携带药物。
注意换季保暖
清明时节冷暖空气交替比较频繁,气温波动较大,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下雨的时候温度降低,转晴后温度又会大幅上升,一冷一热之间,人体的自身免疫力会随之降低,这时一旦遭遇病毒侵袭,就很容易感冒或感染流感。
因此,出门前要关注天气预报,出行时衣着应薄衣多层,以便及时增减衣物,谨防外邪侵袭。尤其是平素体弱,有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等人,要注重保暖。
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在这个季节处于高发期,飞沫传播是主要途径,传染性较强。
为预防流感,需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并依据上述提醒,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增减衣物。
注意防范过敏性疾病
防过敏性疾病清明节正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季节,空气中的花粉浓度较高,容易引发花粉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等。花粉过敏还可能诱发包括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在内的皮肤问题,甚至会诱发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清明时节外出踏青或扫墓,过敏体质者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帽子、口罩,穿着长袖衣物,避免前往花粉浓度高的地方,尽量不要长时间待在野外。若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昆虫叮咬
万物复苏,各种昆虫也开始活跃,出行应尽量穿收口的衣裤,避免长时间在野外休息。
如果不慎被昆虫叮咬,切莫置之不理,更不可搔抓,而应立即涂擦风油精或皮炎平等糖皮质制剂。被松毛虫、蜜蜂、蝎子等叮伤后应冷敷处理,若遇蜱虫叮咬,不可强行拔出,必要时应就医寻求帮助。
注意饮食安全
日常防护勿食路边食物,不购买来路不明的食品,尤其是熟肉、熟菜、五颜六色的饮料。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要食用路边野菜,不要随便饮用河湖沟里的泉水、溪水等,野外的水源看似干净,却往往存有多种病菌,极易感染肝炎、肠炎、痢疾等疾病。不要大量吃冷饮,冷饮会使胃肠蠕动紊乱,破坏胃肠黏膜,造成多种病菌乘虚而入。
来源|南昌广播电视台综合国家应急科普宣传、南昌疾控
初审|李宜蔓
复审|编辑|徐斌
终审|签发|熊焕明
投稿邮箱:qshrmt@163.com
来源:坏东西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