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打造科技支撑林改三明样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11:11 1

摘要:3月27日,中国林科院联合福建省林业局、福建农林大学,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科技支撑深化集体林改科技示范样板工作推进与培训会,向来自福建各地林改工作相关人员现场展示了多项林改先进技术成果,并与全国其他林改先行区试点市的科技示范样板建设特派团组交流分享“三明经验”。

(中国绿色时报)

3月27日,中国林科院联合福建省林业局、福建农林大学,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科技支撑深化集体林改科技示范样板工作推进与培训会,向来自福建各地林改工作相关人员现场展示了多项林改先进技术成果,并与全国其他林改先行区试点市的科技示范样板建设特派团组交流分享“三明经验”。

针对毛竹林经营效率低等问题,中国林科院木工所研究员张伟介绍,团队研发的“空地一体化”毛竹采运装备技术使作业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同时团队编制了《毛竹采运技术规程》团体标准,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竞赛提升永安等竹产区机械化水平,助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提升林下经济效益上,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成果显著。林科院亚林所研究员郭子武表示,围绕永安市林下经济提质增效与林农增收目标,团队规模化推广林下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技术,示范面积100余亩。通过建立规范化示范基地、技术培训与田间指导,相关技术已在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区推广应用5万余亩,林地增效达6000余元/亩。

林科院亚林所研究员谢锦忠介绍,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团队规模化推广林下种植竹荪、灵芝等高附加值产品,示范面积200多亩。竹质菌棒处理技术扩大竹材利用范围,提高了竹材经济价值,减少阔叶材消耗,促进生态保护。该技术已在南方竹产区11个省(区、市)30余个县推广应用10万余亩,亩效益超1.5万元,带动数千农户增收。

针对三明市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结构单一等问题,林科院亚林所研究员王斌表示,团队按照“树种-模式-技术-成效”思路,构建其珍贵化改培技术体系,现已筛选出6种适宜树种,构建2种改培模式,并营建松杉人工林珍贵化改培试验示范林千余亩,推动林业生态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林科院资源所研究员符利勇介绍,团队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实现森林蓄积量快速精准测算,显著降低了人力和财力投入。同时提出延迟采伐、优化林分结构、调整树种分布等多种营林技术组合,支撑低效林质量精准提升,增强森林健康稳定性。

一年多来,中国林科院全力开展集体林改科技支撑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与先行区和试点市对接明确需求,形成任务清单。9个专家特派团组100余人深入实地调研,启动深化集体林改科技示范样板建设,设置“林改专项”经费支持。选派专家组和青年科技特派员开展蹲点服务,组织300余次技术培训。遴选出实施效果好、辐射带动强的技术成果118项,出版相关资料,编制油茶、榛子等培育与经营技术手册,制作科普短视频,开发针对油茶病虫害快速识别的“油茶卫士”App,为完善林业碳票制度和碳交易市场提供决策参考,并编制《生态产品目录(2024年版)》。

会上,中国林科院正式发布推荐9项科技服务林改技术成果。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与三明市林业局、永安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向永安市林业局捐赠森林高效监测关键技术集成软件。

本文来自【绿色湖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