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涿州大地硕果满枝,丰收的芬芳沁润千年古城;杏坛弦歌,教育沃土再谱新篇,奋进的鼓点激荡时代强音。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涿州市以一场庄重而热烈的表彰大会,向全市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礼赞。这场盛会,既是对过往辉煌的深情回望,更是新时代师者精神的一次激昂宣
金秋九月,涿州大地硕果满枝,丰收的芬芳沁润千年古城;杏坛弦歌,教育沃土再谱新篇,奋进的鼓点激荡时代强音。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涿州市以一场庄重而热烈的表彰大会,向全市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礼赞。这场盛会,既是对过往辉煌的深情回望,更是新时代师者精神的一次激昂宣示——从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轰鸣作响,到京津冀协同的开放格局纵深拓展;从“双减”改革的创新突破破浪前行,到“大思政课”的润心铸魂落地生根,涿州教育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答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红色基因涵养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绘就壮美画卷
当思政课堂从三尺讲台延伸至太行山麓,当“马兰花开遍太行山”的童声在拒马河畔回荡,涿州教育人正以“大思政课”为笔,勾勒出立德树人的时代经纬。全市1200名思政教师以“行走的课堂”为载体,让理想信念的种子在学生心田生根发芽。河北涿州中学、涿州市第二中学的“红色研学路线”串联起党中央进京前毛泽东住所纪念址、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让历史照进现实。
西丁市口学校的“小小讲解员”在涿州博物馆讲述千年文脉,让文化自信薪火相传,学生代表自豪地说:“当我讲到涿州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时,看到游客们点头称赞,我特别开心。”目前,该校已有120余名学生参与讲解,成为传播家乡文化的“小使者”。
党员教师更是以身作则,成为红色教育的“排头兵”。涿州市实验中学团委的“红色电影赏析”,通过《建党伟业》《长津湖》等影片,结合历史背景讲解,让学生“在光影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在于课堂,更在于实践。涿州教育人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接受洗礼,让红色精神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精神钙片”。
以创新突破回应民生期盼 刀刃向内彰显担当作为
一直以来,涿州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更是把教育摆在利长远、强后劲的突出位置。在办学条件改善方面,投资2.46亿元对城乡14所幼儿园进行升级改造,投资1.8亿元实施涿州职教中心综合教学楼、实训楼改扩建工程,总投资2.16亿元的54所受灾学校维修项目、2所幼儿园重建项目上半年全部完工。这些举措使得学校各类设施更加完备,教育教学环境更加舒适。在教师节前夕的9月8日,涿州市第一幼儿园京南园区、涿州市第二幼儿园大石桥分园温暖开园,解决了两个园区附近村民387名孩子幼儿园入园难的问题。
师资队伍的“软实力”也实现了新提升。涿州市持续深化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和王金战校长团队合作,积极推进名师名校长工作坊建设,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上半年,组织校长、教师参加全国联合教研、京津冀联合教研各2次,参加中小学大型教研276场,培训老师6000余人次,获省、市级优质课87节。
在各类教育方面,涿州市也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5月份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监测;2025年中考,750分以上人数达399人,占全保定市总人数的10%,优秀生人数较2024年增长34%;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提升,强基上线人数连续两年突破500人,最高分排名创近五年最佳。职业教育方面同样再创佳绩,职教中心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以上奖励10人次,省级以上奖励66人次。
数字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对接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坚定决心;是教师们“晨起五更寒,夜伴孤灯读”的坚守,是教育工作者们“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涿州教育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创新的动力,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书写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壮丽篇章。
以开放格局激活教育动能 区域联动书写共赢篇章
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春风拂过永济桥,涿州教育正以“奔跑者”的姿态融入时代浪潮。央视总台涿州文化产业综合项目配套幼儿园破土动工,房山区教委与涿州6所学校深化合作,高官庄中学与北京建筑大学共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基地……这些跨越地域的合作,让优质教育资源如活水般涌动。职业学校加强与企业对接,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强化智能网联技术实践,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工作,培养出一批批“蓝领精英”。
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思政一体化到产教融合,他们用行动诠释,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1+1+1”,而是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1+1+1>3”的倍增效应。这是对“开放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对“教育强国”战略的积极响应。
以赤子之心点亮万家灯火 师者仁心铸就教育丰碑
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最动人的风景是教师群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他们中有扎根乡村17年的“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白丽华,用一辆自行车丈量家访路,将教育的温暖送到每一个角落;有“双卓学院”导师团队,带领高中教师攻克“强基计划”教学难题,为拔尖人才培养铺就通途;更有90后青年教师传承教育情怀,用耐心与爱心陪伴孩子们成长。当15名公费师范生接过“教育接力棒”,当37个名师工作室运转工作,大家可以看到,涿州教育的未来,正因这样一群“大先生”而熠熠生辉。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涿州教育人用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他们或是扎根乡村的“燃灯者”,或是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或是危难时刻的“逆行者”。无论年龄、无论岗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教师。正是这群“大先生”,用赤子之心点亮了万家灯火,用师者仁心铸就了教育丰碑。
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书写教育强市的新篇章
站在新的起点,涿州教育人已吹响奋进号角。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到打造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标杆,他们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功成有我”的使命感,奋力书写教育强市的新篇章。
当前,涿州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全面提速,涿州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阵地,正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地。未来,涿州将聚焦“学有优教、教有优校、校有优师、育有新人”目标,着力打造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标杆,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涿州力量。
拒马河畔的垂柳轻拂,德信公园的花朵飘香,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教育为笔,在时代答卷上写下铿锵誓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永远在路上!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涿州教育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初心使命,勇毅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教育华章!
记者:刘奕
运营:高梓瑞
责任编辑:谢鹏 刘丽鸿
监制:王金玮
涿州融媒新媒体中心来源:涿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