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嗡嗡嗡……”随着螺旋桨的阵阵轰鸣,一架搭载着高清成像设备的无人机,从我市活水乡白王庄村森林防火巡护工作站拔地而起,迅速攀升至高空。与此同时,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画面,通过先进的传输技术,被同步传送到无人机森林防火巡护工作站和智慧中心的影像大屏上。工作人员坐在屏幕
“空中尖兵”无人机
灵活高效显神通
市林业局采用无人机巡查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人力巡护的短板,为森林防火工作插上科技“翅膀”。
“嗡嗡嗡……”随着螺旋桨的阵阵轰鸣,一架搭载着高清成像设备的无人机,从我市活水乡白王庄村森林防火巡护工作站拔地而起,迅速攀升至高空。与此同时,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画面,通过先进的传输技术,被同步传送到无人机森林防火巡护工作站和智慧中心的影像大屏上。工作人员坐在屏幕前,便能对林区动态了如指掌,一旦发现有潜在的火源或者烟雾,立刻就能精准锁定位置。
“以前人工巡护,一天下来走不了多远,很多偏远地方根本顾及不到。现在有了无人机,大片林区一会儿就能巡视一遍,还能把详细情况实时传回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晓娟感慨地说。不仅如此,无人机还自带“大喇叭”,发现情况时可以通过高音喇叭及时提醒林区里的人员注意防火。
“重型火力”直升机
全方位巡航保平安
除了无人机,林业局不仅引入无人机,还加入直升机这位“空巡”中的重要“大家伙”。在武安湛蓝的天空中,直升机按照事先规划的巡查路线,稳步上升到合适高度,开启对我市下辖太行山脉的全方位空中巡查。
“驾驶直升机进行森林防火巡查责任重大,在飞行过程中,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林区动态。一旦发现火情,会立即上报并采取行动。”负责直升机巡查任务的贾亮严肃又坚定地说。一旦发现着火点,机组人员会以最快速度上报到指挥部和就近的乡镇,同时迅速操作直升机利用外挂吊桶进行取水作业,在空中实施洒水灭火,力求在火情初期就将其扑灭,有效降低火灾损失。直升机不间断地空中巡逻,不仅让火情无处遁形,其发出的巨大轰鸣声也仿佛在向人们宣告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对林区内的违规用火行为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除了科技硬核防火,市林业局的1180名护林防火员坚守一线,全年无休、全天值守,实现“人防+技防”的全方位、无死角工作格局,守护着我市的绿水青山。
智慧中枢大脑
数据联动指挥若定
武安市森林草原火灾预防中心,作为整个森林防火体系的“智慧大脑”,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进入该中心,映入眼帘的便是两块巨大的屏幕,上面实时滚动播放着156个重点点位的监测情况,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活水乡、管陶乡等重点区域的画面清晰可见,林区内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这双“电子眼”。
该中心依托先进的信息化平台,运用可见光和热成像原理,如同拥有了透视能力,哪怕是细微的火情或人员的异常活动,都能在第一时间被捕捉并精准定位。这个平台还实现了全方位的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一旦监测到异常,系统会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将详细的火情信息、地理位置迅速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一线防火人员。通过火情预警、火情研判和火情推送,为扑灭火指挥调度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全员下沉
筑牢“人防”坚固堡垒
除了无人机与直升机构建的“技防”体系,我市还积极调动起庞大的人员力量投身防火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地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网。
4月2日,天刚蒙蒙亮,我市92个市直部门的2765名工作人员,就已奔赴各自所分包的乡镇村,开启了连续4天、24小时吃住在村的全天候防火模式。山路崎岖,他们的身影却无比坚定,穿梭在每一个村落,每一条进山小道。在村口、进山的必经之路,他们设卡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携带火种的人员和车辆。
“大爷,清明扫墓可千万别烧纸钱,一点小火苗都可能引发大火灾,咱们一起守护好这片山林。”防火值守的工作人员在村口对一位准备进山祭扫的老人说道。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人防”屏障,将火灾隐患挡在山林之外。
与此同时,近期,我市市场监管局与商务局的工作人员还深入全市各大市场、门店,全面开展可燃性祭祀用品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他们逐家逐户仔细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检查过程中,重点查看商家是否存在销售高仿真人民币冥币、“三无”祭祀产品、不易降解的塑料祭祀制品等违规行为。同时,严查商户的营业执照,杜绝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冥葬用品的现象。
守护好武安的青山
为子孙后代造福
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
与科技力量的强大助力下
武安的森林防火工作
形成了一张严密的安全网
来源:新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