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英贤,一个在澳大利亚政坛叱咤风云的女性,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她的父亲是一位马来西亚华裔,母亲则是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在那个种族歧视依然根深蒂固的年代,黄英贤的父母最终因为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分道扬镳。
黄英贤,一个在澳大利亚政坛叱咤风云的女性,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她的父亲是一位马来西亚华裔,母亲则是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在那个种族歧视依然根深蒂固的年代,黄英贤的父母最终因为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分道扬镳。
8岁那年,黄英贤跟随母亲和弟弟回到了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作为一个混血儿,黄英贤在当地的生活并不容易。
阿德莱德虽然风景秀丽,宜居度高,但当地的白人社会对华人却充满了偏见和歧视。19世纪末,淘金热吸引了大批华工来到澳洲,他们勤劳肯干,却被视为抢夺白人饭碗的威胁。即便到了20世纪,这种排华情绪也未见好转。在一些白人眼中,华人是肮脏、低等的代名词,混血儿更是对白人血统的玷污。
年幼的黄英贤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在学校里,她饱受同学的嘲笑和欺凌,"混血儿"成了她挥之不去的标签。久而久之,她开始厌恶自己的华人血统,觉得那是一种耻辱。
黄英贤虽然继承了父亲的东方面孔,但同时也继承了他们民族勤奋好学的优良基因。周围人的白眼和冷落,反而激发了黄英贤的斗志。她明白,唯有教育,才能让她挣脱命运的桎梏,摆脱他人的偏见。
黄英贤开始发奋学习。她的成绩突飞猛进,很快就跃居班级前列。黄英贤的刻苦和努力,最终为她敲开了名校之门。她以优异的成绩被阿德莱德大学录取,成为法律系的一名学生。在这所澳洲顶尖的砂岩学府中,黄英贤第一次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
黄英贤在阿德莱德大学度过的四年,不仅是学习知识、开拓视野的四年,更是她人生转折的四年。在这里,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后来的澳大利亚总理朱丽叶·吉拉德。
大学毕业后,黄英贤并没有急于就业,而是选择继续深造。她花了一年时间,考取了律师资格证。作为一名执业律师,她利用业余时间,为工会和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在她的努力下,许多不公正的事件得到了平反,许多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了保障。黄英贤的名字,开始在当地社区传开。
2002年,黄英贤踏入政坛,工党领袖陆克文注意到了这位年轻有为的华裔女性。陆克文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他在大学期间学习中国历史,还曾在北京工作多年。在这位领袖眼中,黄英贤的华裔身份不仅不是短板,反而是一张独特的政治牌。
在陆克文的提携下,黄英贤的仕途如日中天。她先是被任命为影子内阁的就业和劳工部长,而后在陆克文击败对手霍华德、成为新一任总理后,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正式的内阁部长,分管气候变化和水资源事务。这一任命,让黄英贤成为了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内阁部长,同时也是第一位亚裔部长。
这时期,黄英贤人生中的另一位贵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之前提到的朱丽叶·吉拉德。吉拉德和黄英贤是大学校友,吉拉德欣赏黄英贤的才干和抱负,她看到了这位年轻女性身上无限的政治潜力。
当工党内部发生变动、吉拉德出任新一任总理时,她力排众议,破格提拔黄英贤担任财政部长,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黄英贤没有辜负吉拉德的信任和期望。作为财政部长,她兢兢业业,在预算案的制定和执行中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同时,她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少数族裔和女性的独特身份。在她的推动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消除种族歧视、促进性别平等。这些举措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尤其是在华人群体中,黄英贤俨然成了一个偶像式的人物。
2002年,她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位公开出柜的女性议员。在一个依然存在诸多偏见的社会里,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但黄英贤的坦诚,反而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然而,工党因为内斗不止、疏于民生,在大选中惨遭失利,不得不将执政权拱手相让。黄英贤也随之失去了内阁的位置,只能屈就影子外交部长的虚职。
在工党下台后的几年里,执政的自由党在总理莫里森的领导下,对华政策日趋强硬。中澳关系因此跌入冰点,两国在贸易、外交等领域的摩擦不断升级。这种状况,引起了澳大利亚国内商界和一些政界人士的不满。
黄英贤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舆论的变化。她开始公开批评莫里森政府的对华立场,指责他们在外交上毫无远见,只顾着眼前的选票,而没有考虑到澳大利亚的长远利益。她呼吁政府采取更加务实、平衡的对华政策,维护好澳中两国的经贸关系。
2020年,一幅由中国漫画家乌合麒麟创作的漫画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这幅画讽刺了澳大利亚士兵在阿富汗的暴行,画面中一名澳军用刀抵着一个阿富汗儿童的脖子。这个形象,与澳大利亚一贯标榜的正义、人道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面对这幅漫画,莫里森政府显得十分愤怒。他们对中国政府横加指责,要求中方删除这幅有"侮辱性"的漫画,并就此事向中国官方提出严正交涉。按理说,作为在野党,工党此时应该站出来,批评莫里森政府在外交上的不当言行。出人意料的是,向来标榜进步理念的黄英贤,却在这个问题上选择了沉默。
不仅如此,在随后的一次公开场合,黄英贤竟然对澳军的行为表示了支持,她称国际社会应该"尊重"这些士兵。黄英贤的这番表态,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黄英贤在对华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很快就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有人将她比作"澳大利亚的蓬佩奥",认为她是在复制美国的对华战略。更有甚者,直接称她为"汉奸",指责她背叛了自己的种族和文化。
对于这些批评,黄英贤并没有正面回应。她继续在公开场合发表对华强硬的言论,力图借此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在她看来,重返权力的大门已经向她敞开,她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犯下任何错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看清了黄英贤真正的面目。这个曾经饱受种族歧视的女性,似乎已经在权力的游戏中迷失了自我。她的言行,越来越像一个彻头彻尾的"香蕉人"——外表是黄皮肤,内里却是白人的思维和价值观。
黄英贤作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性议员,她本应为华人群体发声,为少数族裔争取权益。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她十几年的政治生涯中,我们很难找到她为华人做过什么实质性的贡献。相反,她似乎一直在刻意淡化自己的族裔身份,以迎合白人主流社会的口味。
更令人不安的是,黄英贤在对华问题上的立场,似乎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政策分歧,而带有了意识形态对抗的色彩。在她的言论中,中国往往被描绘成一个咄咄逼人的威胁,一个必须要全力遏制的对手。这种冷战思维,显然与时代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也与澳大利亚的长远利益不符。
2022年5月,澳大利亚迎来了新一届政府的诞生。工党领袖阿尔巴尼斯成功上台,成为澳大利亚的第31任总理。在组建内阁的过程中,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任命黄英贤为新一任外交部长。
这个任命,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支持者认为,这是对黄英贤能力的肯定,也是工党政府致力于多元化的体现。但反对者却指出,以黄英贤的背景和立场,恐怕很难胜任如此重要的外交职位。尤其是在当前中澳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她的上任恐怕会进一步加剧两国的对立和矛盾。
2022年5月底,黄英贤就任外长后不久,她突然宣布,将与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一同前往日本,参加"四方安全对话"。这个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四国组成的机制,被普遍视为一个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联盟。黄英贤的这一决定,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对华问题上,澳大利亚新政府的立场不会有任何松动。
对此,中国方面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就在黄英贤访问日本的同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也启程前往太平洋岛国进行访问。这两个几乎同步进行的外交行动,被媒体解读为中澳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一次"外交较量"。而黄英贤,无疑是这场博弈中的一个关键角色。
来源:幻想的天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