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春风落日寄哀思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4 09:00 1

摘要:《岁时百问》一书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岁时百问》一书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2025年4月4日,又是清明节。

扫墓、踏青是清明节亘古以来的习俗,这些提醒我们,要感恩先辈,铭记过往,珍惜当下,期待未来。

01

感恩先辈,怀念故人

宋代高翥在《清明日对酒》一诗中说:“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清明节,是一个追思的日子。

我们缅怀先烈,“巍巍青山埋忠骨,朵朵白花祭英魂”。

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后代奋斗终身,守护国土,力保和平。

他们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人民清除病痛,增强国力,造福天下。

他们是国之栋梁,民之财富,是我们膜拜的英雄。

他们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与蜕变,并为其强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了他们,才有这岁月静好,春暖花开;才有这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虽然,他们已经离去,但他们的名字将永远熠熠生辉,他们的精神将激励着后代继续前行。

为人民抱薪者,将永远为人民所怀念。

我们祭奠自己的先祖及家人。

清明节,一杯浊酒敬先辈,感恩有您。

细雨纷纷中,那些曾经的人与事,那些相伴的日与月,又历历在目,令人唏嘘。

因为思念,能跨越深海,穿越时空,让活着的人与逝去的人相聚,好像他们不曾离去,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生者心里。

清明正是这样一个契机,让我们慎终追远,永记自己的根。

02

珍惜当下,热烈生活

微博上一段话,引发高赞:“如果你错过了飞着飞着就不见了的航班,躲过了突然就失控狂奔的车辆,避开了很多很多的意外。那么,接下来的日子里,请努力去爱,使劲去活!”

懂得生命无常,才会更加珍惜当下。

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祀,还有出游、踏青。

《帝京景物略》一书中有描述:“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一边痛痛快快地哭,一边开开心心地笑,一边缅怀过往,一边享受今朝,不负韶华年,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处处生机盎然。

看,那冒尖的嫩草,那抽芽的柳条,那初绽的蓓蕾,那呢喃的小燕,无不让人心生喜悦,迫不及待褪掉棉衣,换上春装,雀跃着走出家门,与大自然甜蜜约会。

除了踏青,清明节还有其他活动:放风筝、踢毽子、荡秋千、打球……不一而足。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我们不只收获了欢乐,也让自己更加珍惜当下。

生命是一场无法回头的旅程,谁也无法置之度外,但每一次扫墓,我们都会告诉逝者:“我过得很好,请您放心。”

因为,对逝者无声的告慰,就是好好生活。

03

满怀希望,奔向未来

《清嘉录》一书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

清明节,许多人喜欢放风筝。

放飞之前,他们把灾病写在风筝上,在风筝越飞越高后,剪断连线,让其随风远逝,即《太平广记》里说的“放郁”,寓意灾病晦气都被带走,新的一年平安顺遂,健康无虞。

随着风筝越飞越远,人们觉得身心也轻盈舒展开来,好似疲惫也随之飘走,只剩下希冀与憧憬。

清明节是一个点,一头连着悲伤,一头连着希望。

有人离去,也有新生命诞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古人早留下春谚:“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清明前后,气温回暖,草长莺飞,正是种瓜点豆的好时节。人们在田里忙碌着,播种生命和希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虽然劳作很是辛苦,但每个人却是眼含笑意,因为那是对未来的期许,对明天的笃定,对丰收的虔诚。

于是,我们环顾四周,会发现:身前,是耕耘与播种,是希望与新生;身后,是先辈与过往,是感恩与传承。

让我们牢记先辈,怀揣希望,共创未来。

清明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悲与喜并存,怀念与展望同在。

但,去日不可追,来日犹可期。

又逢清明,神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

让我们,敬过往,愿逝者安息,静享永恒;敬当下,愿生者平安,风和景明;敬明天,愿万物生长,绵延不息。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