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亏13亿,上海机场却赚20亿:差距就在这三个狠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4 08:51 1

摘要:当首都机场还在为连续五年亏损焦头烂额时,上海机场却悄悄交出了一份炸裂财报——2024年狂赚20.55亿,同比猛增120%。这相当于每天净赚560万,比北京国贸三期的租金还高。更魔幻的是,这座“印钞机”的赚钱密码,远不止卖机票这么简单。

首都亏13亿VS上海赚20亿:机场赚钱逻辑差在哪?

1.24亿旅客都不知道:你在浦东机场的每一步都在帮上市公司创收。

上海机场日赚560万背后:国际航班+免税提成+货邮吞吐的三重密码。

上海机场狂揽20亿利润背后:国际航班、免税提成与“拆迁户”的逆袭密码。

当首都机场还在为连续五年亏损焦头烂额时,上海机场却悄悄交出了一份炸裂财报——2024年狂赚20.55亿,同比猛增120%。这相当于每天净赚560万,比北京国贸三期的租金还高。更魔幻的是,这座“印钞机”的赚钱密码,远不止卖机票这么简单。

国际航班:躺着收钱的“流量密码”
2024年的浦东机场,堪称全球航空界的“宇宙中心”。516架次日均国际航班,意味着每2.8分钟就有一架波音777满载高净值旅客落地。这些“空中土豪”不仅贡献了天价起降费(国际航班收费标准比国内高50%),更在免税店里上演“报复性消费”——单客2500元的免税消费额,直接把候机厅变成了提款机。

数据不会说谎:浦东机场7679.8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直接把白云、深圳等对手甩出十条街。而虹桥机场12.84%的增速看似低调,实则暗藏杀机——4794.6万人次的客流量,相当于每天有13万人在这座“精品机场”里刷卡消费

免税生意:从“霸道总裁”到“利益共生”
疫情前,上海机场对中免集团堪称“此山是我开”——42.5%的扣点率,硬生生把免税店榨成“打工人”(中免净利率仅5%)。但2023年新协议把扣点砍到18%-36%,看似让步,实则暗藏玄机:通过参股中免子公司15.68%股权,玩起了“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游戏。

这招有多绝?看看数据就知道:2024年免税客单价突破2500元,香化品类销售额暴涨60%。当白云机场还在纠结星巴克租金时,上海机场早已把LV、爱马仕的专柜费算到了小数点后三位。更绝的是,线上预定+机场提货的新模式,让免税消费突破物理空间限制——你在南京路逛街时下单的SK-II,可能正在为浦东机场创造利润。

货邮吞吐:跨境电商的“空中高速公路”
你以为机场只靠旅客赚钱?上海两场420.6万吨的货邮量,够把自由女神像来回运83次!浦东机场377万吨的吞吐中,45%是芯片、生物医药等高端货——这些“比黄金还贵”的货物,让货站操作费收到手软。更绝的是“带电商品便利化”政策:以往不能空运的电子产品,现在通过浦东中转仓“洗白”后直飞全球,光是这项业务就增收27%。

对比之下,深圳机场188万吨的货邮量显得力不从心。上海的地理位置堪称“天选之子”——向东辐射日韩,向南连接东南亚,向西贯通“一带一路”,这套物流网络让顺丰看了都眼红。

成本控制:给机场装上“最强大脑”


面对93亿的刚性成本(2023年数据),上海机场祭出三把“屠龙刀”:

AI调度系统把航班准点率拉到92.3%,相当于每天少赔300万延误损失;光伏电站+氢能车组合拳,年省电费450万,顺便拿了个“四星双碳机场”认证;电子台账系统踢掉外包公司,光人工成本就砍掉12%——这波操作,堪比把国企体制塞进互联网公司的壳里

反观白云机场,虽然净利润增长130%,但10.17亿的利润还不到上海机场一半。差距就在这些“抠门细节”里:当别人还在用纸质登记表时,上海机场已实现无纸化通关;当首都机场忙着扩建航站楼时,浦东四期工程却把每平米造价压到行业最低。

投资版图:从“包租公”到“资本玩家”
翻开上海机场的股权图谱,活脱脱一部《中国暴利行业图鉴》:

控股航空油料公司年赚7.19亿(够买34万瓶茅台);德高广告55%的分成权,让每块机场灯箱都成了“会下金蛋的鸡”;最魔幻的是6.89亿拆迁补偿——别人拆迁拆出暴发户,上海机场拆出了上市公司财报里的“其他收益”

这些“副业”贡献了60%的非航收入,比航空主业还凶猛。相比之下,深圳机场4.44亿的净利润,还不够给上海机场的拆迁款交税。

当媒体都在吹捧20亿利润时,两个致命问题却被选择性忽略:

“免税霸权”的消退:扣点率从42.5%砍到30%,意味着每降1个点,机场就损失5000万利润。靠“薅羊毛”躺赚的日子还剩多久?“流量焦虑”的隐患:1.24亿客流量已逼近设计容量极限,扩建工程要到2030年完工。当下的狂欢,会不会是未来拥堵的伏笔?

更值得玩味的是,中免集团2024年净利润暴跌36.5%——当“免税之王”都撑不住时,上海机场的提成模式还能风光几年?

上海机场的赚钱神话,本质是把地理垄断玩成商业艺术的教科书案例。但当跨境电商冲击免税、市内店分流消费时,这套模式能否持续?或许答案就藏在浦东四期工地的钢筋水泥里——毕竟在商业世界,今天的印钞机,明天可能就变成吞金兽。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