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一到春天就能感觉风沙更大了,空气污染也更严重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这些沙尘,很大一部分来自咱们北方的邻居 —— 蒙古国。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近些年,一到春天就能感觉风沙更大了,空气污染也更严重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这些沙尘,很大一部分来自咱们北方的邻居 —— 蒙古国。
蒙古国为了一己私欲,导致国内 70%多 的土地已经沙化,这股风沙不仅让他们自己困扰,甚至已经深入我国腹地,最多造成8亿人“受灾”。
更难受的是,蒙古本国无力改善这种情况,最后还得是中国斥巨资给他们“擦屁股”,凭什么?
信息来源:新京报——在这场沙尘暴的背后 是逐渐沙化的蒙古国
想当年,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威风凛凛。然而这片曾经的草原帝国,今天正被严重的沙化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
蒙古国沙化严重,气候条件是首要真凶,蒙古国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30 毫米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呢?
打个比方,咱们国家南方一些地方,一场暴雨的降水量可能都比蒙古国一年降水量多。
而且,蒙古国的降水分布特别不均匀,北部降水相对多一些,能达到500 毫米以上,但是南部就惨了,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上下,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
不仅降水少,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也是沙化严重的原因。北部淡水储量占了全国的68%,全国3000多条河流,也大多集中在北方。而南部地区,由于缺水,逐渐变成了戈壁滩和荒漠。
更糟糕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对蒙古国的影响也特别大。从1940年到2015年,蒙古国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 2.4℃,比全球平均升温速度快太多。
气温一升高蒸发量就增大,上千条河流湖泊干涸断流,草原植被难以生长,沙化面积越来越大。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情况,绝对不会出现今天这么严重的局面,蒙古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说是为了“一己私欲”也毫不为过。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说气候条件是老天爷不赏饭吃,那么发展走偏,就生生的环境这个饭碗砸的稀碎。除了气候因素,蒙古国自身的发展策略,也在无形中加剧了沙化。
从1990年到2020年,蒙古国的牲畜数量从2000万头激增到7000万头,其中绵羊和山羊就占了5800万头。
为啥山羊这么多呢?因为山羊绒价格高,能卖不少钱,牧民们为了多赚钱,就大量养殖山羊。
可他们没想到,山羊就像草原的破坏王,特别喜欢啃食草根,像推土机一样,所过之处寸草不留,对草原植被的破坏极大。大量山羊的过度放牧,让草原不堪重负,加速了沙化进程。
另外,蒙古国还提出了“矿业立国”的发展战略。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按理说这是好事,可由于缺乏科学的开采技术和有效的监管,矿业开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截至2020年,蒙古国发放了1673个采矿许可证和1089个勘探许可证,各种矿业公司一拥而上,其中不乏私人矿企和非法盗采者。
这些人开采方式粗狂,为了赚钱,根本不管对草原的破坏,完全以利益为主。
大量的车辆在草原上肆意行驶,压坏了草坪,再加上挖矿过程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让本来就脆弱的草原生态雪上加霜。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终有一天会还给人类,至少现在,已经是这样了。蒙古国沙化越来越严重,最先遭殃的就是本国的牧民。
草原退化,牲畜没了吃的,导致大量死亡。牧民们失去了经济来源,难以继续生活,只能被迫离开世代生活的草原,进入城市。
有些人甚至流离失所,他们只会放牧,不会别的,没有生存技能。
而且,蒙古国的沙尘,不仅影响了本国的生态环境,还飘到了周边国家,中国就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北方近些年受沙尘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受到来自蒙古国沙尘的侵袭。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23年,中国一共发生了12次沙尘天气,覆盖面积超过36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5.6亿。
2025年3月,一场强沙尘暴从蒙古国南部的戈比地区形成,在西北气流的推动下,迅速席卷我国北方及中部地区。
沙尘带先后穿越内蒙古、华北平原,最终抵达四川盆地,影响范围超过300万平方公里,波及人口约8亿。此次沙尘暴强度大、范围广,在近年气象记录中极为罕见
信息来源:北京新闻广播——北京沙尘,卷土重来
这些沙尘中,来自蒙古国沙尘浓度,至少占40%以上。蒙古国对北京沙尘浓度的贡献,最高能达到七成,对东北地区和中东地区的沙尘贡献,也能达到五成。
沙尘一来空气质量直线下降,天空昏黄一片,出门就得戴口罩,不然嗓子和鼻子里全是沙子。
沙尘天气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老人、孩子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更是苦不堪言。
除了影响生活,沙尘天气对农业、畜牧业、交通等行业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农作物被沙尘掩埋,生长受阻;牲畜吸入沙尘,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高速公路因为沙尘能见度低,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严重时甚至会封路。
长期的沙尘侵蚀,还让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长远的。
中国的治沙手段,成绩非凡,从出台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到实施 “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近十年来,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6490多万亩,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
所以,有着成功经验的中国北方,要不要为蒙古国的沙化“擦屁股”呢?这不是简单的“要”或“不要”就能回答的。
从地理上看,中蒙两国山水相连,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蒙古国的沙化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北方的生态安全。如果任由蒙古国沙化继续恶化,中国北方肯定也会受到更大影响。
所以,从自身利益出发,帮助蒙古国治理沙化,对中国是有好处的。
事实上,中蒙两国在防沙治沙领域已经有了一些合作。中国向蒙古国分享防沙治沙经验,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两国还在沙尘源监测、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开展了交流与合作。
未来,中国可以帮助蒙古国改变传统的畜牧方式,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减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另一方面,中国可以协助蒙古国加强对矿业开发的监管,推动其走绿色发展道路,也许还能促成共同开发也说不定呢。
此外,两国还可以在植树造林、草原修复等方面开展更多联合项目,中国还支持蒙古,到2030年“种植10亿棵树”的计划。
中国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可以和蒙古国一起,在沙化严重的地区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树木和植被,恢复草原生态。
在全球化的今天,生态问题已经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携手合作。中蒙两国作为邻居,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沙化危机。这不仅是为了两国人民,也是对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
当然,中国在帮助蒙古国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国内的防沙治沙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防沙治沙要一如既往的贯彻执行。继续加大投入,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
只有自身生态环境好了,才能更好地应对沙尘天气的威胁,才有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伙伴。
来源:沧海阅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