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一个工具控,碰到好的工具就愿意自己尝试、研究,尤其是对于学习知识、提高自我认知的好工具更是爱不释手。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使用腾讯ima、浮墨笔记、get笔记、印象笔记的体验。
我是一个工具控,碰到好的工具就愿意自己尝试、研究,尤其是对于学习知识、提高自我认知的好工具更是爱不释手。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使用腾讯ima、浮墨笔记、get笔记、印象笔记的体验。
1、印象笔记。这是我最早接触的笔记,大概是在2018年左右,我发现用纸质的笔记本写日记太不方便了,想找一款能够用手机、电脑写日记的软件。后来,我就找到了印象笔记。一开始我并没有经常使用,感觉还是更习惯用纸和笔。在2021年的时候,我尝试着在自媒体号上写一些东西,就越来越依赖通过电脑、手机写作。正因如此,我又重新使用印象笔记。
现在,我用印象笔记主要记录一些比较私密的事情,比如每天发生的事情,我的内心感悟,我感恩的人,我做的比较成功的事,我重点关注的事情进展等等。我认为印象笔记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笔记本的功能。我原本以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功能,可是查看了几个笔记软件后发现,只有印象笔记有笔记本的功能。由于有时我需要记录不同的内容,如果没有笔记本的功能,就会比较乱。我习惯把不同的事情放在不同的笔记本里,每一本笔记本里记录不同的笔记。比如,我有一本日记的笔记本,在这本笔记本下我会每天都建立一篇笔记,写一下发生的事情,还有一些感悟,非常的方便。我还有一本专门记录成功事情笔记本,在这本笔记本下面,我会写我做过的感觉非常有趣、有意义的事情,每件事情单独一篇笔记。
另外,印象笔记还有“密码锁”的功能,无论在手机上还是电脑上都可以加密码锁,这样就更有私密性,即便别人用我的手机、电脑,我也不用担心记录的内容会被泄露。
印象笔记的剪藏功能、AI功能都不太突出,除了以上的应用,我基本不用印象笔记。
2、浮墨笔记。接触浮墨笔记是因为我读了一本书《卡片笔记写作法》,我被上面的读书、写作方法迷住了,感觉那样读书我也可以成为高产的写手。于是,我就想办法去实践这种读书、写作方法。在搜索中,我注意到有一款叫浮墨笔记的软件就是根据《卡片笔记写作法》上的方法设计的。我立即进行了下载并尝试。
坦白讲,下载之后我就一直没用,感觉制作标签很麻烦,而且标签很杂似乎意义不大。直到去年年底,我看到一本书《笔记的方法》,作者就是两位浮墨笔记软件的设计者。我学习了书中的一些读书、记录的一些心得,忽然感觉自己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然后,我重新整理了笔记里面的标签,开始使用。我现在读书的时候我会通过浮墨笔记把感悟记下来,然后放在对应的标签下。而且,对于标签我也实行动态管理,随时修改和整理。对于笔记我也根据自身需要修改标签、增加标签、删除标签等。在日常中,我忽然有了灵感,想到了一些好词、好句,我也会拿出浮墨笔记来记录。
浮墨笔记最大的优点就是便签管理。建立便签、修改便签、建立多级标签非常的方便。积累的时间久了,我可以根据便签把同一个主题的内容集中起来,从而得到新的启发和灵感。浮墨笔记另一个特点就是卡片式设计,小小的写作框没有写作压力,想写就写,写3-5个字也可以,自由自在。
3、get笔记。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腾讯ima和get笔记的文章,上面提到我用get笔记主要使用它对视频、文本的分析、解读能力。把一个视频抛给get笔记,它能够非常迅速、准确的全部转化为文字,而且能够提炼出核心要点,非常的强大。比如,我在哔哩哔哩上看到一个半小时的视频,比较感兴趣,可没有时间和耐心完整看完。于是,我就把它抛给get笔记,它很快进行解读,并生成文字稿内容,我只需要花10分钟阅读就可以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get笔记功能非常多,比如还有知识库,语音输入等,但就记随笔而言,我更喜欢浮墨的简洁和标签功能。
4、腾讯ima。我更愿意把腾讯ima当成一个我的知识库,我会把我感觉有价值的内容放到ima中。比如我看到公众号的好文章我会放到知识库里,我看百家号、知乎等平台内容的时候,我也会择优放到知识库。ima加入知识库的操作非常方面,这样在做收藏的时候就没有障碍了。有时,我有些问题咨询各个AI软件,如果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回答,我就会把它放在ima的笔记中。另外,由于自身工作需要,我会写一些行业分析的文章。此时,我也会选择ima中的笔记。我学习一些财务分析等专业书籍的时候,我也会把核心内容记录到ima笔记中。
综上来看,印象笔记记录我的私人生活及感悟,浮墨笔记是我的读书笔记专用软件,get笔记帮我解读视频、文档,ima承载了我工作上专业知识的积累。四款笔记软件各有不同,各有特色,感谢这些优秀的工具助我一直成长。
来源:11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