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武则天墓为何不能挖?为什么无人敢盗?诡异的武则天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00:25 3

摘要:人说,死后的事,最要紧的是——能不能安安稳稳、一了百了。可偏有一位,死了还得操心自己“家底”被人惦记。武则天,史上唯一女皇,活着骑在男人头上,死后却也没想让谁随便到她坟里撒野。可你猜怎么着?她的陵墓,千年过去,如今说来也还是个谜团。

乾陵秘事:女皇的千年赌局

人说,死后的事,最要紧的是——能不能安安稳稳、一了百了。可偏有一位,死了还得操心自己“家底”被人惦记。武则天,史上唯一女皇,活着骑在男人头上,死后却也没想让谁随便到她坟里撒野。可你猜怎么着?她的陵墓,千年过去,如今说来也还是个谜团。

但咱们回头想想,武则天最后那段日子,心里会是什么滋味?老太太熬过了大半辈子的风风雨雨,手把手把江山交回了儿子李显手里。夜幕拉下,卧榻无声,有没有一瞬间后悔当年那些风卷残云的决断?她知道,等到闭眼那刻,万般荣光、爱恨情仇都得匆匆封进陵寝,留给后人生猜。

李显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倒也没愧对他娘的临终嘱托——给老娘和老爹选了乾县北边那个山清水秀的地儿,合葬一处,取名乾陵。从此,这地方,不光是历史上头一遭儿“皇帝夫妻同穴”,还成了天下富贵野心家的心病——谁不想扒开看看,金银珠宝藏着多少?

可奇怪的是,别家皇帝死了,地点保密,能藏就藏。武则天反倒高调:我的陵墓,就在这山下,来挖啊?朝中的老臣摇头:“陛下,还是低调点好,省得被后人惦记。”她嘴角一抽,似笑非笑,心里大概想着:你们爱怎么琢磨就怎么琢磨,本宫已经安排得天衣无缝了。

乾陵这座山,确实狠:团团实实、铁板一块,没啥裂缝。打个道口,东西收拾妥帖,院门一关,整座石山就成了天然保险柜。门缝还得石头塞死,再浇上滚烫铁汁。别说盗墓贼,真要想打开,除非天塌地陷。

话说回来,谁不梦想江山永固?武则天自信得很——以为唐朝挺过她风雨一生后,便能千年万代太平。可天道自有轮回。哪有人真能算到千秋?人都说蝼蚁之命,哪怕当过一场女皇,羽化而去,终究遮不住后世风雨。

说来也怪,唐朝后头可没消停多久。到了唐僖宗,黄巢起义就席卷而来。一时间山河破碎,刀兵四起。黄巢是什么人?自小心高气傲,举子不第,诗文里都带着股狠劲,那句“满城尽带黄金甲”,真是写出了他对这个烂摊子的恨。

带着百万乱军,东征西讨,也闹得山河动荡,兵马下咸阳,那粮草就挤没了。手底下人一支招——挖乾陵!谁都知道老皇陵里头金玉堆山,说不定能解点近渴。

咱们今儿说出来容易,其实古人真动手,才知是门大学问。黄巢领着人马对着那山鼓捣,挖得满头大汗——老天,山石硬得跟铁疙瘩似的,工匠看了一眼就跟他摇头。村里长胡子的老人领着后生来劝,说山里有神,古皇陵不能碰。黄巢咧咧嘴,哪信这些?他心里打定主意——前人曹操不也掏过皇陵嘛,自己怕啥!

可惜年头没到,手里没谱。工兵一批批上阵,没一点门道。硬生生刨了几万汗渍,连个墓门影子都见不着。再换方位,还是石头里套石头。兵荒马乱,他也不能老蹲在那山脚下发呆。眼见着长安城那头烽烟渐浓,黄巢虎口一咬,撂挑子走人。临走前,掘过的“黄巢沟”到现在还在——就成了当地的一道奇迹。

也有传说,说就是因为黄巢冒犯陵寝,才扭转了命数。真真假假,说来谁能理得清?后来乡里讹传起“山神护陵”,实在也怪不得老百姓“胆小”,连后来的温韬,也曾被这传言吓得魂不附体。

可说是“神守陵”,世上偏还有“人不怕死”。五代的温韬,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只要有钱,他就不信邪。挖了十七座皇陵,全身没事,钱财进兜。眼珠子转来转去,终于盯上乾陵。带着大队人马,夜半时分山脚下扎了营。

深夜里,有点邪门。第一个夜晚,本来在军帐里热热闹闹,太阳一落山,兵丁们纷纷说听见女人哭泣,那哭声断断续续,有时近得像在耳畔,有时又远如在山林深处回荡。这投兵还都信天命,人人噤若寒蝉。偏温韬厚脸皮一张:“哪有什么鬼怪?给我睡好了,明儿照规矩干活。”战士们大多是草莽出身,这种玄事只能往下咽。

正当众人鼓起劲整装待发时,天公忽然变了脸。晴空一刻变成鬼天气,刹那间风雨大作,雷霆如蛇,闪电烤焦了不少树。兵丁死的死、伤的伤。连着几天,刚一动工,就是这“人神共愤”的节奏。再铁胆也得打鼓,温韬追命令,谁跟他一同进墓有重赏,好几万人死活不信邪仍愿意跟进。可三番五次,风雨雷电总跟着挖墓走,挖着挖着众人心里真慌了。也难怪——人一胆寒,比什么山神都可怕。温韬也就知趣地打道回府。

也正因为如此,这陵墓像是被天意笼罩着,一晃几百年没人敢再挖。直到民国那些军阀来了新花样。孙连仲带着炸药、人马,把整座山炸成筛子。东南西北各开一炮,煤烟滚滚后,空余一片废墟,却连个墓口影子都没摸着。有聪明人出来猜:“说不定,这地方根本没墓,是女皇摆的‘空城计’。”一时竟成了民间谜语。

直到1958年的秋天,历史像跟咱们开个小玩笑。那年陕北地区搞交通建设,要炸山修路。有个叫贺社社的小伙,例行公事点了根炸药引信。炸完石头,捡出来一看,石头上头居然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还有不认得的奇怪汉字,这才一传十、十传百地报上级——咦,这不就是乾陵的门户嘛!

这事引起不小轰动。考古队都跃跃欲试,想抢头功。但技术落后,搞不好毁了文物。大家反复商议,最后只好先搁一边,专门派兵把守。自那以后,陵墓内部倒成了世人念念不忘的谜底。

你说乾陵值不值得一看?外头就够让人琢磨的了!那几根两三吨重,用铁汁浇缝的条石,考古人看了都啧啧称奇。传说黄巢挖过的深沟,如今也成景点,被叫成“黄巢沟”,雨水冲刷得比鸡蛋壳还光滑。

再说那碑。无头的人像石雕,诡秘得叫人起鸡皮疙瘩。一旁的“无字碑”,更是天下一绝。有的说女皇未及落笔就驾鹤西去,有的说是“功过自有后人评”。这期偷闲,说不定武则天当年竖碑时,也有那么点自嘲——“你们想怎么议论咱,就随你们吧。”

还有那些无头塑像。一说雕塑本就没头,为的是用无头吓唬世人盗墓;还有的传本来有头,是有一年,一个外洋人来寻祖宗,装神弄鬼,激得村民一夜挥斧,结果咕咚咕咚砍了塑像脑袋。留下的是真是假,谁能说清?

千年回望,君王功过你我早已评不明白。至于陵内到底藏了些什么宝贝,还是留着将来慢慢瞧吧。人间富贵荣光,就算封在地底一千年,也难说下一个夜半风雨,是不是又有人胆敢撬动这山门。

说到底,这乾陵不就是一场和时光的大赌局吗?女皇、皇帝、盗墓贼、军阀、路人甲……每个人都伸过手,有的抓到了故事,有的剩一把迷雾。若真有一天,陵门大开,会不会见到另一个自己想都未曾想过的唐朝?谁又说得准呢?

来源:谷底邂逅青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