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为诸位叙说一则饶具趣味之事,唐代声名斐然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于醉酒之时仍能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名篇。此位一代文豪,纵然曾经承蒙唐玄宗青眼有加,遵奉诏令入京,获封“待诏翰林”,但其一生竟未曾出任过一次手握实权之高官。反而在安史之乱过后
李白的仕途悲剧:是时代负他,还是他根本不懂官场规则?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爱谈历史的咸鱼哥。
李白行吟图
今日为诸位叙说一则饶具趣味之事,唐代声名斐然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于醉酒之时仍能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名篇。此位一代文豪,纵然曾经承蒙唐玄宗青眼有加,遵奉诏令入京,获封“待诏翰林”,但其一生竟未曾出任过一次手握实权之高官。反而在安史之乱过后因遭误伤,身陷囹圄,饱尝折磨,着实令人慨叹不已。
虽说李白之才情占据唐朝文化领域的半壁江山,然而李白难以入仕为官的缘由却极为简单,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点,且由我为大家逐一阐释。
名人声名远扬,必然会有诸多地方竞相争抢名人的出生地。甚至连小说中的西门庆与猪八戒的出生地,都有人趋之若鹜地争抢。
而身为一代诗仙的李白,其出生地由于早年记载未详,自是众说纷纭。不过大致为两个地方。盖因李白的先人曾徙居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其后李白之父逃回蜀郡绵州昌隆县,故而这两地皆有可能为李白的故乡。
但恰是如此,李白的籍贯不明,且其父亲乃是一名商人,即便有钱供李白读书,亦无法使其参加科举,博取功名。(唐朝规定商人不得参与科举)倘若想要为官,唯有通过花费钱财举荐或凭借婚姻攀附权贵,然而作为一个小商人之子,李白即便依靠花钱和联姻获取官职,在政治生涯中亦缺乏倚仗。
上阳台帖
李白降生于盛唐时期,年少时便熟读史书,于当时的名流圈层中颇具声名,只是碍于出身欠佳,无法参与科举。公元 727 年,李白在湖北经由好友孟浩然牵线搭桥,迎娶了前宰相的孙女许氏。
原本期望凭借前宰相女婿的身份入仕为官,然而直至公元 738 年,许氏病故,李白都未能获选为官。既然举荐之路行不通,年逾半百的李白,想到了另一条蹊径——终南山。
终南山
虽说归隐终南山听上去极具隐士风范,但以当下之言,实则就是网红的孵化之地。倘若在唐朝,你科举落第,又不能参加科举,便可以扮作道士归隐山林。而后不时创作诗篇提升名气,主要博得天子欢心,待传旨入京,便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从山间野人化为衣冠禽兽,岂不美哉。
可惜隐居多时,未隐出丝毫名堂。最终还是赶赴浙江拜谒道士吴筠,凭其搭桥得以会晤贺知章。贺知章乃三品大员,亦是东宫太子的属官,自然拥有举荐李白的能耐。
两人相见后,开始品鉴诗作、谈论文章,李白的才情举世无双,贺知章亦被李白的才华所惊愕,将其荐举给了唐玄宗。
得以面圣,展露才华,于李白而言本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可惜唐玄宗虽钟爱李白的才华,但最终也只是将其当作文人豢养于宫中,令其歌颂太平盛世而已。
李白在洞悉唐玄宗对待自己仅仅是将其当作歌颂太平盛世的工具,而非委以治国重任之后,内心充满了失落与不甘。他深知自己的抱负和才华无法在这样的境遇中得以施展,于是毅然决然地向唐玄宗请命,渴望离开长安这个看似繁华却无法实现其理想的地方,去广袤的天地间游历。
安史之乱壁画
不过,也正因为前面所述的种种经历,李白幸运地避开了安史之乱这场浩劫的中心点——长安。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李白的好运也就止于此了。
安史之乱后,由于当时局势复杂,李白误判了形势,将永王李璘视为正统,满怀忠诚地写下了《永王东巡歌》以表忠心。但没想到,永王却被唐肃宗认定为叛军。李白因此以“附逆”的罪名被投入狱中,甚至险些遭受腰斩这样极其残酷的刑罚。最终,他被流放至夜郎。
明·崔子忠《李白藏云图》
在流放途中,李白有幸遇赦,之后便去投奔亲友。即便已至 61 岁高龄,他依然怀着一腔报国热情请缨参军,只可惜愿望未能达成。
最终,李白在当涂与世长辞,而后被安葬于一座荒僻的山中,结束了他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其一生的经历令人感慨万千,他的诗歌却永远流传于世,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长安三万里》动画截图
李白的惊世才华主要彰显于诗歌领域,而非政治方面。他所遭遇的悲剧,实质上是文人高远理想与复杂官场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必然冲突。这种冲突不仅是李白个人的悲哀,更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个生动缩影。
不过,也恰恰正是因为李白在仕途上的郁郁不得志,他才有了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能够将内心的情感、思考以及对世间万物的独特感悟,倾注于一篇篇不朽的诗文之中,供我们后人欣赏品味。这对于李白本人而言,无疑是人生的不幸,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却是莫大的幸运。
来源:新鲜咸鱼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