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言: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七月,明太祖朱元璋下旨更定了公主的封号,以及驸马的品秩。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姐妹称长公主,皇女则为公主。公主夫君称驸马都尉,禄秩比从一品。
前言: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七月,明太祖朱元璋下旨更定了公主的封号,以及驸马的品秩。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姐妹称长公主,皇女则为公主。公主夫君称驸马都尉,禄秩比从一品。
那么在大明王朝历史上有没有哪些特殊的公主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明祖陵
熙祖皇帝共二子,长子朱五一追封为追封寿春王,次子朱五四追尊为“淳皇帝”,庙号“仁祖”。
福成公主朱重四,仁祖皇帝长子,追封为南昌王,其女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封福成公主,其夫王克恭封驸马都尉。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月,礼部提出蒙元旧习,诸王之女都称为公主。但是按照唐朝和宋朝的规矩,亲王之女称郡主,孙女称县主,所以福成公主应该改封郡主,王克恭要上交驸马诰命,止称福州卫指挥使。
且秦汉以来,惟帝姬得号公主,而元则诸王之女亦概称焉,是又不可不知也。—《元史卷一百九·表第四·诸公主表》
太祖朱元璋剧照
对此朱元璋表示自己兄长早逝,不忍心褫夺侄女的封号,决定取一个折中方案:福成公主封号不变,岁给禄米五百石,即所谓的“仍称公主而无公主之食禄”。王克恭则仍称为驸马,但不与驸马之门庭。
福成公主与王克恭的去世时间均不详。
庆城郡主朱重五,追封寿春王朱五一第四子,追封为蒙城王,其女封庆阳公主,女婿黄琛封镇国上将军、驸马都尉兼明州卫指挥使。
中都皇城复原图
黄琛原名黄宝,朱元璋帐前参随舍人出身,被认为“气钟伟节,十练武韬”,深得老朱的信赖。公主、驸马封号争议过后,朱元璋先是封黄琛为淮安卫指挥使,接着又命其为正二品的中都留守司正留守。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九月,黄琛去世,终年四十九岁,其子黄铉恩封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然而庆阳公主可能没想到,堂叔朱元璋驾崩后,继位的堂侄朱允炆居然将她降封为庆城郡主。更让人惊愕的是,在燕王朱棣大军压境之时,朱允炆还能厚着脸皮让庆城郡主过江求和。
孝孺言乃事急矣,宜以计稍缓之。建文君曰: “何计?”曰: “曷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召募壮丁当毕集。天堑之险,北军不长于舟楫,相与决战江上,胜败未知。” 建文君善其言,乃遣庆成郡主度江至军门,白其事。郡主,上之从姊也。—《明太宗实录卷九上》
靖难战争剧照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七月,庆城郡主去世,朱棣为这位老姐姐素服辍朝一日,史书以“薨”来记录她的去世,也算是最后给了她公主的体面。
朱标,太祖朱元璋长子,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册立为皇太子,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去世,终年三十八岁,谥曰懿文,祔葬于孝陵之东。
江都郡主朱标长女,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封江都郡主,下嫁开国功臣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璇。
辛卯,以耿璇为宗人府仪宾,尚皇孙女江都郡主。郡主,懿文皇太子长女。璇,长兴侯炳文子也。—《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五》
长兴侯耿炳文剧照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朱允炆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按照本文开头提到的内容,江都郡主进封为公主,仪宾耿璇成为驸马都尉。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率领的叛军攻破京师南京,登基称帝后褫夺了大哥朱标的皇帝尊号,仍称其为懿文皇太子,江都公主也降封为郡主。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三月,江都郡主去世。此后仪宾耿璇杜门称疾,被朱棣找借口诛杀。
宜伦郡主朱标次女,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在建文年间封为公主,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封宜伦郡主,下嫁锦衣卫百户于礼。
朱标东陵复原图
宜伦郡主寿命很长,一直活到了朱棣的曾孙明英宗时代。我们最后看到她的记载,出现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
丁未,宜伦郡主奏老疾,乞敕有司预造葬地。上以非旧制,不允。—《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七十四》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土木堡之变”,御驾亲征的英宗朱祁镇,做了瓦剌人的俘虏。为了挽救危如累卵的局势,明廷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帝”,改立其庶弟郕王朱祁钰为新天子,即景泰帝。
景皇帝朱祁钰剧照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太上皇帝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野心家的帮助下,发动政变重夺皇位,废朱祁钰仍为郕王,改今年年号为天顺元年。当年二月,郕王朱祁钰去世,终年三十一岁,谥曰戾。
固安郡主朱祁钰嫡长女,生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正月二十七日,生母郕王妃汪氏,景泰年间封为公主,伯父英宗南宫复辟后降为郡主。郕戾王薨逝后,除了汪氏以后,其余妃嫔全部殉葬,郡主则随着母亲一起迁出皇宫,出居诸王馆。
英宗驾崩后,即位的是郡主的堂兄宪宗朱见深。当时郡主的另一位堂兄:德王朱见潾已经住进诸王馆,宗室元老、郡主和两位堂兄的嫡亲叔祖、襄王朱瞻墡上奏表示男女有别,岂能混住?打算让郡主和汪氏一起搬出去。
宪宗朱见深剧照
先帝在位之时,德王深受宠爱,大有夺嫡之势。故而襄王殿下这封奏疏,可以被认为试图站队。然而奏疏抵达京师之时,英宗已然驾崩,宪宗已然即位,新天子自然不可能同意这样的要求。
上曰:“叔祖所言良是。但郕王妃寡居,孤女未嫁。始自西内迁居外第,盖先帝盛德事也。今若他徙,无所于归,其勿复徙。”—《明宪宗实录卷一》
郡主性子孤僻,跟着母亲一起吃斋念佛,表态“矢志不下嫁”,一来二去拖成了老姑娘。
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久旱成灾,翰林院学士刘定之认为郡主大龄未婚,属于“怨女”,故而阴阳不和以至于旱灾,希望能尽早“为之婚配”。
固安郡主剧照
然而圣心难测,宪宗对这件事的答复是“留中不下”,也就是已读不回,难道是觉得已经二十岁的郡主还能再等两年?直到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二月,固安郡主才正式下嫁仪宾王宪。
时郡主年已长,母妃不欲离之,故不及奏请。内阁臣以为言,上欣然从之,命资送悉如制从厚。仍以故尚书蹇义赐第改赐之。—《明宪宗实录卷七十三》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二月,宪宗恢复了叔父朱祁钰的帝号,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然而却并没有复封固安郡主为公主。
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二月,固安郡主去世,终年四十三岁。其葬祭标准,经过礼部的讨论,视其堂妹、英宗第八女嘉祥长公主例,一切恩典悉从厚。
命礼部议葬祭礼仪,礼部言:“郡主葬祭宜视嘉祥公主例。”从之,于是命司礼监官董丧事,祭葬恩典悉从厚,但免报讣诸王府。—《明孝宗实录卷四十八》
朱祐杬,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封兴王,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之国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去世,终年四十四岁,谥曰献。
兴献王朱祐杬剧照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武宗朱厚照驾崩,因其既无子嗣又无兄弟,故而遗诏由叔父兴献王长子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入继大统,即世宗。经过“大礼议”的斗争,朱祐杬在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被追尊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实现了世宗将其生父“称宗祔庙”的夙愿。
常宁公主朱祐杬长女,生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生母兴王妃蒋氏,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四月二日不幸夭折,年仅四岁,葬于安陆城东双桥,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追册为常宁公主。
善化公主朱祐杬次女,生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生母兴王侧妃王氏,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五月初一日早夭,年仅十岁,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追册为善化公主。
戊寅,追封恭穆献皇帝嫡第一子岳怀王,嫡第一女为常宁长公主,庶第二女为善化长公主。遣京山侯崔元诣安陆陵园行礼。—《明世宗势力卷五十三》
世宗朱厚熜画像
结语:兴献王还有两个女儿,分别在嘉靖年间被册封为永福长公主和永淳长公主。和两个夭折的姐姐相比,她们的弟弟朱厚熜已经是皇帝,所以她们是名正言顺的长公主。
在本文提到的这些公主中,仁祖系的福成公主、庆阳公主,完全出于太祖朱元璋的恩赐,因为她们确实不该被封为公主。懿文太子系的江都公主、宜伦郡主,景皇帝一脉的固安郡主,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至于睿宗皇帝的女儿们,则是政治斗争的获益者。因为按照武宗生母张太后,以及文官们最初的设计,世宗应该过继给伯父孝宗朱祐樘。那么朱厚熜就不再是兴献王的儿子,不但常宁、善化两位公主不能被追册,就连永福、永淳二位公主也没有资格受册封。
来源:楼哥看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