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和诱惑,才子们又会百般焦虑,到底是在纷争中坚守本心,还是应该为了功名富贵而随波逐流?因为只有做出正确的抉择,才能少走弯路。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传说典故层出不穷。古代很多才子踏入仕途,怀揣壮志,他们不断地在公文和案牍间穿梭,每一步都仿佛在试探着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和诱惑,才子们又会百般焦虑,到底是在纷争中坚守本心,还是应该为了功名富贵而随波逐流?因为只有做出正确的抉择,才能少走弯路。
北宋一位诗人初涉宦海,恰似雏凤离巢,渴望展翅翱翔,但他又明显地体察到前路艰难,心中不时地感到一片迷茫。下面一起欣赏他的诗篇:
初至叶县
北宋 · 黄庭坚
白鹤去寻王子晋,真龙得慕沈诸梁。
千年往事如飞鸟,一日倾愁对夕阳。
遗老能名唐郡邑,断碑犹是晋文章。
浮云不作苞桑计,只有荒山意绪长。
黄庭坚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自小聪慧,喜欢钻研,年少时就曾文名远播。黄庭坚出生于江西修水,23岁进士及第,苏轼与其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后来他还成为江西诗派的奠基人。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初入仕途、担任河南叶县县尉之时,诗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对周围的一切都感觉非常好奇,于是便在忙碌之余,四处游览古城的风景名胜,并即兴写下心中的感受。这首诗既有对历史的缅怀,又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心绪与深邃的思考。
“白鹤去寻王子晋,真龙得慕沈诸梁”,诗人首先运用典故,将神话与历史交织。王子晋即周朝的王子乔,传说他曾乘鹤仙去,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沈诸梁乃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他善于治水,曾以叶公好龙而闻名。
诗人借用这两位人物,引出叶县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也暗示了山谷对人生不同追求的思考,到底应该效仿前者超脱尘世,还是需要追随后者造福苍生?诗人虽然并未给出答案,却能引发读者的浓厚兴趣。
颔联采用对比手法,“千年往事如飞鸟,一日倾愁对夕阳。”出句将千年的朝代变迁,比作飞鸟一掠而过,形象地表达出对时光飞逝、往事如烟的感慨,高度概括出叶县的沧桑历史,更是诗人发自肺腑的深沉喟叹。
对句则将思绪拉回现实,诗人在夕阳下独自怅惘,可能是担忧前路的迷茫,可能是抒发思乡的惆怅,更应该是对王朝兴衰、人生无常的极度感伤。同时一日、千年的鲜明对比,也会勾起读者的想象,脑海里或许会浮现出黄山谷仰望苍穹、默对夕阳的孤寂画面。
“遗老能名唐郡邑,断碑犹是晋文章”,当地的遗老还能说出叶县在唐代时的行政区划,断碑上残留的文字依然是晋代的文章,这些都成了历史的鲜活见证,也串起不同的时代,让人好像可以触摸到从古至今的脉络。
然而,无论是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还是镌刻于石碑之上的文字,都熬不过岁月的流逝和风雨的侵蚀。即便它们可以顽强存续至今,但也充满了斑驳的痕迹,尽显沧桑与脆弱。恰似一位历经磨难的老翁,每一道皱纹都诉说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更在无声地彰显着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结尾意味悠长,“苞桑”出自《周易》,意指根基稳固,“浮云”象征虚幻缥缈。诗人感叹世事如云、变幻无常,难以进行长远谋划,唯有眼前的荒山一直静静伫立,似乎承载着无尽的意绪。
人生跌宕起伏,功名利禄就像水中花、镜中月,唯有历经岁月沉淀的自然与文字,才能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让人思绪万千。全文意象丰富,巧用典故,诗人借古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抒写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探寻,值得后世细细品味!
来源:云水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