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陈西村,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身影,他叫陈石根。三十多年来,他身兼数职,却始终以“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的身份为荣。从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到错综复杂的土地争议,陈石根用法律与温情架起沟通的桥梁,为陈西村乡村治理筑牢法治根基 。
在陈西村,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身影,他叫陈石根。三十多年来,他身兼数职,却始终以“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的身份为荣。从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到错综复杂的土地争议,陈石根用法律与温情架起沟通的桥梁,为陈西村乡村治理筑牢法治根基 。
调解一线的 “和事佬”
陈石根多年来坚守人民调解岗位,并成立了“石根调解室”,这里是他化解矛盾的重要阵地。为了能更专业、更公正地调解纠纷,面对复杂问题时,他常常查阅大量法律法规,虚心向专业人士请教。调解中,陈石根不仅解决当下矛盾,还深入分析矛盾根源,避免问题复发。村民邻里间一旦发生争吵,不管是宅基地界限纠纷,还是家庭内部矛盾,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在污水纳管工程推进过程中,部分村民因担心施工干扰生活而忧心忡忡,陈石根一边忙着调解村民与施工方的潜在矛盾,一边逐户登门拜访,耐心讲解政策,协调施工时间,在化解矛盾的同时,推动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曾有两户邻居因门前道路使用起冲突,陈石根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解,安抚双方、查明缘由,借村规民约调解,促使双方握手言和,并重新规划了道路使用方式。
法律知识的 “播种机”
陈石根深知,要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就必须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因此,在日常的调解工作中,他总是不忘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村民家中,只要有机会,他就会给村民们讲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如土地承包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为了让法律知识更容易被村民接受,他会结合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在整治黑臭河道时,陈石根风雨无阻,全程跟进施工进度,事后还进行 “回访”,杜绝问题反弹。在此期间,他也不忘向村民宣传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村民爱护环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村民们对法律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逐渐养成了遇到问题先找法律的习惯。
陈石根用 30 多年的坚守,在陈西村的土地上,用调解为乡村和谐 “护航”,以普法为法治建设 “添砖”。他的每一次调解,都是在修复乡村邻里间的关系纽带;每一次普法,都是在点亮村民心中的法治明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基层法治工作者的担当与奉献。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乡村法治建设,相信在像陈石根这样的 “法律明白人” 的努力下,乡村的法治之路会越走越宽,乡村治理将更加和谐有序,未来的乡村必将在法治的阳光下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酷剪师k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