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个资深影迷,要论我周末的正确打开方式,必须是囤好小零食和肥宅快乐水,窝在松软的沙发里看精心挑选的电影,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午阳光照射下,屏幕中的画面因强光照射而泛白,细节糊成一团;当夜幕来临,客厅吊灯的倒影重叠在屏幕上,主角的脸还没灯影清楚。
作为一个资深影迷,要论我周末的正确打开方式,必须是囤好小零食和肥宅快乐水,窝在松软的沙发里看精心挑选的电影,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午阳光照射下,屏幕中的画面因强光照射而泛白,细节糊成一团;当夜幕来临,客厅吊灯的倒影重叠在屏幕上,主角的脸还没灯影清楚。最糟心的是当我想重温《教父》、《廊桥遗梦》等经典电影,片源太糊,在手机上看尚且能忍受,一投到电视上,基本就是马赛克。
其实从去年看《沙丘》中的沙暴变成团雾的那一刻我就想拔草新电视,结果总被"等优惠力度再大点"、"等年终奖到账"、“忍忍还能用”这些借口拖着,上周末请朋友一起来家里轰趴,在看电影时,坐在沙发两侧的朋友问我“电视两边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又调侃我“这电视是不是自带磨砂滤镜”,终于让我下定决心:不能再让自己这双被糟蹋了好几年的钛合金影迷眼受罪了,咬咬牙也要换一台拥有好屏幕的电视。
于是我开始研究市面上主流的电视屏幕,发现根本找不到能满足我"既要又要"需求的型号。有的抗反光效果不错,但画面总像蒙着层纱不够通透;有的防眩光做得好,黑色却总泛灰不够深邃......这才意识到,想要同时实现高黑度、抗反光、通透画面和广视角,确实是技术硬仗,真不是随便糊弄就能解决的。直到我发现海信E8Q Pro搭载的黑曜屏Ultra,才终于找到了理想中的解决方案。
大家看这张图就一目了然了:这次全新升级的黑曜屏Ultra,采用了行业唯一的内外双层纳米级LR低反膜+矩阵式多层偏光片的设计,将整体屏幕反光率压低至1.28%,创了行业记录。这是什么概念?普通屏幕反射率普遍在3%-5%,领先了不止一倍!黑度也领先普通屏幕四倍,极致的黑色作为底色,能最大限度得减少环境光线对屏幕显示的干扰。
在这里我给大家提醒一个自己差点踩的“坑儿”,有的电视说自己反射率仅有0.5%,其实这只是低反膜层的局部参数。光线在穿透膜材后会经过液晶层二次反射,到达人眼之后,整体屏幕的实际反射率超过2%。而海信E8Q Pro的黑曜屏Ultra通过第二次低反膜拦截残余的反射光,才真正达成行业最低的反射率。
在色彩表现方面,依托原生90%BT.2020立体色域纳米光谱匹配技术,可以让屏上色彩更纯净饱满、鲜艳夺目、自然立体,配合STW多维宽视角与球形微结构视角补偿技术,实现178°广视角下仍能保持原色呈现,这意味着即便在极端侧视角度,画面也不会出现泛白、偏色现象,真正实现客厅无死角观影自由。
既然碰到了一块儿心仪好屏,咱也就不犹豫了,前两天直接就入手了85英寸的海信E8Q Pro,装上的第一天,我就迫不及待做了个“暴力测试”——中午12点拉开所有窗帘,让阳光直射屏幕。这次播放《沙丘》中的沙漠场景时,老电视上会出现的刺眼的反光在这里完全消失了!沙粒的质感、飞行器的金属光泽清晰得像在眼前,甚至能看清主角睫毛上的汗珠;到了晚上,关灯看《蝙蝠侠:黑暗骑士》,更是彻底被震撼:曾经漆黑一片的哥谭市的雨夜、灰蒙蒙的“水泥墙”般的阴影部分,都显现出了它们本该有的细节,黑曜屏Ultra里蝙蝠侠斗篷的褶皱、屋檐下的水渍都纤毫毕现,而且我也坐在侧面测试过了,178°广视角下,色彩完全没有偏移。
我还了解到,除了屏幕给力外,这台海信E8Q Pro画质抗打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的芯片特别强。全新的信芯AI画质芯片H7,能做到AI光色同控,分别对光色信息进行提取后,进行高精度分析,挨个像素调校,最后呈现出的画面暗部不死黑,亮处不过曝,颜色该艳的艳该柔的柔,追剧时霞光的渐变呈现十分细腻、自然。另外,超清晰解构技术可以消除低分辨率影⽚的“等⾼线”和噪点,也解决了我之前看老电影糊成马赛克的难题。
音质上,这款海信E8Q Pro也特别能打,帝瓦雷音响+Hi-Sound独立音质芯片,带来震撼的包裹式音效,终于让我重温了在IMAX影院看《信条》自由港片段时,那紧张急促、变化多端的配乐从脚底爽到天灵盖的沉浸感受。
现在我家的客厅实打实地成为了朋友和亲戚们聚会首选,上周表弟来串门,盯着屏幕半天憋出一句“你这钱花得血赚”。现在正午不用关灯拉帘,开着窗晒着太阳,歪在沙发上看4K大片,照样沉浸到脚趾头。重点来了,85英寸的海信E8Q Pro现在国家补贴怒砍2000块,1万5多就能入手,上个月底咬牙剁手的我,现在天天在家嘚瑟到飞起。信我,这波羊毛不薅绝对后悔,手慢无啊兄弟们!
来源:科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