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罕见,1910年英国探险学家拍遍四川,留下28张珍贵照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21:27 1

摘要:这片天府之国,深藏于西南腹地,东有三峡之阻,北有剑阁天险,长江与岷江在此奔涌,自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啥子是四川?

群山为屏,枕流而生,一江成聚,二江成邑,三江成蜀。

这片天府之国,深藏于西南腹地,东有三峡之阻,北有剑阁天险,长江与岷江在此奔涌,自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1910年,英国探险家兼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逆长江而上,穿越三峡天险,进入了四川盆地。

当地雄伟的古建筑和独特的人文风貌,令亨利大受震撼。

威尔逊的护照

他携带老式银版照相机,在四川各地游走,拍摄了大量照片。清晰记录了清朝末年的蜀地风光。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些照片,来看看1910年的四川!

△乐山大佛,顶部的螺髻,长满荒草,面容也和今天大不相同。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代(公元713年),从凌云山顶到山脚下,一锤一锤开凿而成,总高71米,被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由于凌云山是红色砂岩,很容易受到雨水侵蚀,因此唐朝工匠,利用大佛头部的1051个螺髻进行排水,衣领和衣摆上也有排水沟。

科学严谨的设计,让乐山大佛风吹日晒了1300多年,整体保存完好,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石雕佛像。

△叙州府(宜宾)半边寺,始建于明代,由于寺院有一半是吊脚楼结构,修在真武山的悬崖上,被称为半边寺。

上世纪50年代,因修建岷江大桥而拆除。

△成都蜀王府,这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宠爱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的府邸。

1390年建成时,总面积达到了38万平方米。在明代藩王府中,富丽堂皇堪称第一,甚至一度被称为“小紫禁城”。

明末乱世,蜀王府大部分被张献忠烧掉,清朝在旧址上,重建了明远楼等建筑。

民国时期,川中军阀混战,蜀王府作为督军府被严重毁坏,基本废弃。

60年代为了扩宽道路,剩余建筑被完全拆除。

△成都红牌楼,四周荒凉寂静,如今已是闹市区。

△成都满城的街道,当时这里驻扎着八旗兵,普通百姓进不来。

如今这里的名字是长顺街

△成都春熙路,一群长衫马褂的清朝人,围着汽车啧啧称奇。

△成都望江楼

△成都九眼桥

△成都文殊院旁的轿夫,脚穿草鞋,衣着寒酸。

△阆中南津关,背靠锦屏山,面朝嘉陵江,与阆中古城遥遥相望。

△阆中黄连关,坐落在白塔山下。

△重庆云阳张飞庙,原址位于长江南岸飞凤山,2002年因三峡蓄水而淹没,整体复刻搬迁至下游。

△利州(广元)的清朝农民,正在给粮食脱粒。

有个谜语是“江河淮济”,猜个地名,谜底“四川”。

其实四川得名,并不是因为四条河流,而是宋代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巫溪县的码头

△巫溪县的清朝村民,面对从未见过的照相机,都是一脸茫然。

△绵阳北川的悬索桥,,以竹为缆,以木为板,走在上面晃晃悠悠。

△阿坝茂县的碉楼,是当地民团的驻扎点。

△青城山上的清朝猎人,已经用上了热武器。

△阿坝松潘县的一座石桥,坐落于新塘关附近,桥身装有遮挡风雨的“走廊”

△阿坝的两名藏民,身穿传统服饰,显得孔武有力。

△达州宣汉县的一个村落,竟然修建在悬崖峭壁之下!

△南充仪陇县的一座“镇石”,上面既刻有“阿弥陀佛”,还刻有“泰山石敢当”

△雅安牛背山里栈道,从山缝中横穿过来,看起来很是险峻。

△眉山郊外的村庄,古朴安详,犹如隐者的居所。

△达州鼎山镇的古桥。

△南充八角镇的古塔。

△成都金堂县的农田,一座防备盗的瞭望台,修在田地中间。

△绵竹兴隆镇的牌坊,建在一片玉米地里,顶部上书“乐善好施”四个大字,应该当地富绅所建。

1910年的四川,几乎看不到现代化的痕迹,整体还停留在农业时代。远远无法和今天繁华便捷相比较!

感谢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

来源:意想不到的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