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中国古代历史的鼎盛时期——唐朝为例,强悍的军事实力和强势的社会文化只是其“打怪”路上的辅助,绝对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是支撑盛唐独步全球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中国古代历史的鼎盛时期——唐朝为例,强悍的军事实力和强势的社会文化只是其“打怪”路上的辅助,绝对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是支撑盛唐独步全球的根本。
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经济形态和发展水平,三大工业革命从本质上改变了全球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全球社会结构的变革。然而,当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时,中国却因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与这一历史进程彻底脱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处于清朝乾隆-道光年间,彼时的中国几乎完全游离于全球工业化进程之外,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处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和民国初期,缓慢的工业化进程处处受制于特殊的历史环境,那一时期的中国几乎没有享受到前两次工业革命的任何成果。
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好赶上新中国刚成立初,尽管社会经济百废待兴,但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直到改革开放依托廉价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纺织工业,才算真正意义上开始摆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活动。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发展并快速完成原始积累,进入新世纪之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才开始享受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时代红利。中国只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全球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在世界工业史上也算是奇迹。
3月30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显示,当前,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居全球第二。
说到独角兽,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神话传说里象征吉祥和纯洁的神兽。而在风险投资业,常把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被称为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企业代表着新经济业态,引领着社会经济发展,能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广泛分布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新消费、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其数量的多少代表着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能居全球第二位,离不开中国丰富的高精尖人才资源,优质的科研环境,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庞大的开放大市场。
尽管如此,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仍将面临高精尖领域创新人才的稀缺带来的持续创新问题,以及国际贸易壁垒带来的出海全球化问题等诸多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独角兽企业“打怪”的路上仍需大力夯实社会经济基础。
来源:思奉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