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比0也能让人心跳飙到180”——昨晚西安的冷风里,四万球迷把嗓子喊哑,就因为国足U23把一场平局踢成了晋级大片。
“0比0也能让人心跳飙到180”——昨晚西安的冷风里,四万球迷把嗓子喊哑,就因为国足U23把一场平局踢成了晋级大片。
开场前半小时,朋友圈全是同一句话:要是输了,这批孩子又得被扣上“史上最弱”的帽子。
结果哨声一响,画风完全相反,541的站位像拉链一样把澳大利亚的边路传中锁死,高空球争顶成功率居然比对手高出一截,这在以往简直不敢想。
最扎眼的细节是徐彬。
他上一次首发还是年初四国赛,伤停半年,一回来就把中场硬度拉满。
数据网站赛后统计,他一人完成7次抢断+5次拦截,直接把澳大利亚的10号核心踢成了“隐形人”。
更妙的是,他拿球后第一脚出球永远向前,不拖泥带水,像极了当年郑智的简洁。
王钰栋踢得像个“边前腰”。
名义上是左翼,实际每次反击都从肋部斜插中路,第63分钟那脚直塞差点让拜合拉木单刀,可惜被后卫脚尖捅走。
转播镜头切到他大口喘气,脸上却挂着笑——那种“我还能跑”的笑,比进球更让人踏实。
替补席上的向余望没捞到一分钟,但热身时的两次冲刺被现场大屏反复回放,弹幕刷屏:这速度,明年能不能直接进成年队?
别急着吹,安东尼奥赛后说得很直白:“U23不是终点,只是跳板,谁能在成年队站稳脚跟,得看能不能把今天的防守纪律带到联赛里。”
说到联赛,这批孩子其实挺尴尬。
拜合拉木在中甲踢主力,王钰栋上半年还在U21联赛找感觉,真正能在中超稳定出场的只有胡荷韬。
换句话说,他们平时面对的是“低强度副本”,突然打澳大利亚这种“地狱难度”,没被冲垮已经超预期。
现场一位青训教练摇头感叹:“不是孩子不行,是平时比赛质量把他们耽误了。”
平局晋级的剧本,最该感谢的是前两场攒下的净胜球。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安东尼奥宁愿守到底——他知道,在亚洲同年龄段,中国队的身体对抗永远是短板,与其赌进攻,不如先学会不犯错。
功利吗?
确实。
但看看隔壁越南被卡塔尔补时绝杀,你就知道“先活着”有多重要。
散场时,球迷通道里有人举着手机放2014年国奥1比5泰国的视频,配文“十年了,终于没再掉链子”。
屏幕反光里,几个穿国足球衣的小学生跟着节奏蹦跳。
那一刻突然明白,0比0的意义不止出线,而是让下一代愿意把“国足”两个字继续穿在身上。
接下来半年,这批孩子要踢U23亚洲杯正赛,对手可能是日本、韩国、沙特。
想再靠防守偷分,难度翻倍。
但昨晚至少证明了一件事:当战术纪律压过个人情绪,中国队也能踢出让人不骂街的足球。
至于进攻?
留给联赛去解决吧——毕竟,如果连U23都学不会先防守,成年队更没戏。
来源:马踏飞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