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座风成砂岩铀矿诞生!鄂尔多斯如何撑起中国 “核电粮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3 19:30 1

摘要:2025 年开年重磅,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中核集团宣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探明首个特大型风成砂岩型铀矿,预测储量超 50 万吨。这一全球首次在干旱区风成砂岩中取得的找矿突破,不仅让我国铀资源量实现 "质的飞跃",更将重塑全球清洁能源竞争格局。

2025 年开年重磅,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中核集团宣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探明首个特大型风成砂岩型铀矿,预测储量超 50 万吨。这一全球首次在干旱区风成砂岩中取得的找矿突破,不仅让我国铀资源量实现 "质的飞跃",更将重塑全球清洁能源竞争格局。

▶ 第一次突破(1990s):新疆伊犁率先攻克酸法地浸技术,将砂岩铀矿开采品位从 0.03% 降至 0.01%,相当于把 1 吨矿石中仅 10 克的铀元素 "变废为宝",使我国可采铀资源量激增 3 倍。

▶ 第二次跨越(2010s):CO₂+O₂中性地浸技术落地内蒙古,解决高碱性地层开采难题,水冶回收率提升至 95% 以上,生产成本下降 40%,推动中国砂岩铀产量跃居全球第三。

▶ 第三次颠覆(2025):鄂尔多斯发现风成砂岩型铀矿,揭示20 万平方千米风成沉积区的找矿潜力。中国地质调查局铀资源调查中心主任李明表示:"这相当于在传统砂岩型、煤型铀矿之外,开辟了一条‘干旱区找铀新赛道’。"

在内蒙古通辽铀业智能化基地,5G+AI 地浸采矿系统正在创造奇迹:

效率革命:单井日产量从传统工艺的 80 升提升至 1200 升,人均年产量突破 20 吨,较十年前提升 15 倍;绿色转型:采用闭环式溶浸液循环系统,废水零排放,矿区植被恢复率达 92%,获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可持续采矿示范基地" 认证;

核电刚需保障:当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 55 台,年耗铀约 1.5 万吨。鄂尔多斯单矿可满足 200 台百万千瓦级机组 30 年用铀需求,支撑核电装机 2030 年突破 1.2 亿千瓦目标。◆ 多能互补示范:风成砂岩型铀矿常伴生稀土、钼等资源,甘肃某试点项目已实现铀 - 稀土 - 萤石协同开采,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至 85%,契合国家 "无废城市" 建设要求。◆ 碳减排乘数效应:每吨天然铀可替代 280 万吨燃煤,鄂尔多斯铀矿全生命周期可减少碳排放超 14 亿吨,相当于 1.2 个三峡工程年减排量。

市场格局重塑:全球已探明风成砂岩铀资源超 200 万吨,中国掌握核心开采技术后,国际铀价应声回落 12%。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公司主动提出共建 "中亚铀业技术联盟"。■ 中国方案出海:中核集团正与纳米比亚、阿根廷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将鄂尔多斯找矿模型应用于非洲纳米布沙漠、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打造 "干旱区铀矿勘查国际标准"。■ 战略安全升级: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从 2015 年的 75% 降至 2024 年的 48%,风成砂岩铀矿开发后,有望 2030 年前实现 **"铀资源自给率 70%"** 的战略目标。

从 "贫铀国" 到 "铀技术强国",鄂尔多斯的突破不仅是地质找矿的胜利,更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采矿技术的集中检阅。当风成砂岩中的铀元素开始驱动核电机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清洁能源版图的改写,更是一个大国在能源安全领域的深刻变革 —— 这或许正是 "中国芯" 最坚实的注脚。

来源:天宙集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