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大姐每每遇到环境变化、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因素时胃肠道的不舒服会加重和反复,甚至影响了睡眠和情绪,反复多次就医治疗,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心理的压力影响着正常生活。消化内科此类患者并不少见。最终,医生为张大姐开了些降低肠道敏感度的药,调整好肠胃的蠕动和节奏,调
张大姐近日因为反复
腹部隐痛、腹胀
吃两口就饱、大便不成形
来到西安市红会医院南院区消化内科进行就诊
医生为其进行了胃肠镜检查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不适症状却深深困扰着张大姐
张大姐每每遇到环境变化、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因素时胃肠道的不舒服会加重和反复,甚至影响了睡眠和情绪,反复多次就医治疗,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心理的压力影响着正常生活。消化内科此类患者并不少见。最终,医生为张大姐开了些降低肠道敏感度的药,调整好肠胃的蠕动和节奏,调节肠道里的菌群,张大姐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这感觉就像手机检测显示“硬件完好”,却总莫名其妙卡顿。别慌,你可能遇到了胃肠界的“隐形刺客”——功能性胃肠病(FGIDs)!
据统计,全球约10%-15%的人群受此类问题困扰,其背后往往与功能性胃肠病(FGIDs)相关。
一、胃肠镜可有效排查溃疡、肿瘤、炎症等器质性疾病,但功能性疾病常成为漏网之鱼
1.内脏高敏感
你的肠胃可能是个"戏精":太敏感了!肠道被称为人的第二大脑,脑肠互动轴异常,内脏神经变得像过度警觉的保安,正常蠕动也被误判为“敌情”,导致大脑收到错误警报——痛!焦虑、压力会让肠胃变成“情绪垃圾桶”。
2.胃肠动力紊乱
胃轻瘫:胃排空延迟导致早饱、腹胀,可通过胃排空闪烁扫描确诊。
肠道传输异常: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甲烷气体产生增加相关,引发腹胀(氢/甲烷呼气试验可辅助诊断)
3.肠道微生态失衡
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产气菌过度增殖,导致气体蓄积。
4.食物不耐受与吸收不良
乳糖酶缺乏:全球约65%成人存在乳糖不耐受,未被分解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气。
FODMAPs不耐受:可发酵寡糖、双糖、单糖及多元醇等短链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吸收不良,进入结肠后产气(低FODMAP饮食对70% IBS患者有效)。
二、隐匿病因筛查:需要哪些进一步检查?
1.氢/甲烷呼气试验
诊断SIBO、乳糖/果糖不耐受。
2.胃排空检测
评估胃轻瘫(放射性标记餐或无线动力胶囊)。
3. 粪便钙卫蛋白
鉴别轻微肠道炎症(如显微镜结肠炎)。
4. 食物日记与排除饮食
识别个体化食物触发因素。
三、行动指南:和肚子和解的5个妙招
1.改善饮食- 低FODMAP饮食
限产气食物:豆类、碳酸饮料、人工甜味剂(如山梨糖醇) 奶茶(产气三剑客:奶+糖+珍珠)、炸鸡(高脂肪拖慢胃动力)、嚼口香糖(偷偷吞空气)…都是腹胀的“卧底”。
写饮食日记:记录每天吃喝和症状,揪出“食物间谍”。
给肠胃做瑜伽:饭后散步10分钟,顺时针揉腹5分钟。
调节肠道菌群:酸奶、泡菜、益生菌补充剂。吃饭细嚼20下,少吃多餐,让胃轻松上阵。
2.药物治疗
解痉剂:改善腹痛。
促动力药:加速胃排空。
益生菌:特定菌株可减少腹胀。
神经调节剂:降低内脏敏感。
3.身心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CBT):调整对症状的灾难化认知,打破“焦虑-症状加重”循环。
膈肌呼吸训练:通过激活副交感神经降低肠道敏感性。
给大脑放个假:正念呼吸、冥想…把压力怪兽赶出肠胃直播间!
4.理解疾病的“良性本质”
功能性胃肠病虽症状恼人,但不会进展为癌症或缩短寿命。一项随访10年的研究显示,80%患者症状随自我管理改善。关键在于:
- 避免过度检查:反复内镜或CT可能强化疾病焦虑。
- 建立症状应对计划:如腹胀时使用热敷+轻柔按摩。
最后敲黑板
胃肠镜正常实是好消息!说明没有严重器质病变,剩下的问题就像解谜游戏,慢慢排查总能找到钥匙。如果调整生活后症状依旧,记得带上“饮食日记”找医生升级攻略哦!
专家简介
施育鹏
西安市红会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消化内科南院区负责人
擅长: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诊治:1.消化系统肿瘤的化疗、分子靶向、免疫治疗及个体化治疗;2小肠疾病、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治:3、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4.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内镜下微创治疗: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EMR、ESD、ESE、ERCP、消化道狭窄支架植入、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经内镜TET管置入术、内镜下异物取出、止血、营养管置入、小肠减压管置入、吻合口狭窄扩张等);6、肥胖、顽固性便秘的肠菌移植(FMT)治疗。
来源:两性健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