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辉两度撒边疆——2025年“最美教师”侯纯广先后支教新疆西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0 18:38 1

摘要:2022年,安徽省教育厅选派援藏支教老师,他不惧海拔3700米引发的高原反应,不畏长达三年的异地生活,果断报名,奔赴雪域高原,把热爱洒向边疆,点燃教育的火种。2025年9月,侯纯广光荣入选2025年“最美教师”。

从塔克拉玛干沙漠旁的和田到念青唐古拉山脉的藏源之地山南,他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在雪山与大漠之间播撒知识的星火,于边疆孩子的眼眸中点亮希望的微光。

—— 题记

“新疆和田需要一名化学老师,我想去。”

2010年春夏之交,安徽省计划选派首批援疆支教老师,而点亮边疆教育的星火,是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教师侯纯广大学时代就深植于心的愿望。

得到同为教师的妻子的同意后,他于次年2月远赴3000公里外的新疆支教,时间长达一年半。

回来之后,沙漠的风常常吹进他的梦里,梦里新疆的孩子们捧着自家晒好的大枣、葡萄干、核桃塞进他的手里,笑着问他:“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

2022年,安徽省教育厅选派援藏支教老师,他不惧海拔3700米引发的高原反应,不畏长达三年的异地生活,果断报名,奔赴雪域高原,把热爱洒向边疆,点燃教育的火种。2025年9月,侯纯广光荣入选2025年“最美教师”。

大漠风沙里的青春耕耘

2011年2月,侯纯广恋恋不舍地告别家人,来到新疆和田实验中学,开启了他的新疆支教生涯。

和田的清晨总是裹着沙砾而来。他住在玉龙喀什镇的教师公寓,每天清晨六点,当第一粒沙尘叩响窗户时,他已背着磨破边角的教案出发。通勤路上,风沙常把自行车链条缠住,他就推着车在齐膝深的浮沙里跋涉,鼻腔里永远残留着铁锈般的土腥味。

刚到那里没几天,他发现讲课时,学生的脸上时常闪现迷茫的神情,课后特地找学生询问听课效果,学生老实地回答:“您课堂上引用的句子,还有一些化学定义,我听不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原来,这些新疆学生虽然学习了通用语,但是水平仅限于日常的简单交流,连“试管”的发音都磕磕绊绊,安徽学生习以为常的成语、谚语等,他们难以理解,一些化学课上的专业术语更是难如天书。

得用更加贴近他们生活的教学方式!为此,侯纯广自创“通用语+化学术语教学法”,把所有化学术语工工整整写在小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在字旁注上拼音,像教小学生般逐字领读,还把锂钠钾钙编成维汉双语的顺口溜。深夜备课室的灯光下,总能看见他对着镜子练习卷舌音,直到舌尖磨出薄茧。

当地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部分学生甚至不能正确书写常见化学元素符号,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成一个中等难度的计算题。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学习新知识,他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经常回顾相关联的老知识点,他称为“循环复习法”。另外,他还针对维族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布置课外作业,下节课进行课堂检查、讲解,逐个击破。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侯纯广所带两个班的化学成绩从全年级中等升至前两名。总在后排咬笔头的女孩古丽,至今记得侯老师第一次夸她“化学方程式配平正确”时,眼里比和田的落日还要亮。

他日复一日的真诚教学感染了当地的师生,学生们放假回来会捧着自家晒好的干果给他,“侯老师,你尝一尝”。红红的枣子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侯纯广返回安徽前夕,学生们给他写了留言,偷偷塞进他的课本里。“侯老师,我不会忘记和你相处的日子。”“侯老师,我还没来得及教你唱维族歌曲和跳维族舞蹈呢!”

雪域高原上的生命绽放

回来后的十年里,侯纯广有时会想起离开新疆时学生们不舍地询问:“老师,你还会回来吗?”

难舍边疆情,2022年,安徽省教育厅打算从全省选派20名优秀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侯纯广再次请缨,奔赴平均海拔3700米的山南市。

来之前,他不是没想过高原反应,但他没想过会发生得那么迅速、那么猛烈。一下飞机,他就觉得脑袋要炸裂似的。晚上,后脑勺一直在疼,疼得睡不着觉,熬至深夜,抵不住困意睡去,睡了两三个小时,又被头痛唤醒,反反复复,直至天明。这样的高原反应整整折磨了一周,才逐渐减轻。

在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务处工作期间,侯纯广发现西藏当地学校普遍存在教育理念落后、学生自律性较弱等问题,因此,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考试等方面细化考评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请销假及考勤制度》《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量化考核细则》《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等,以制度管人管事。2023年高考,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本科达线率为74.42%,较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其中,重点本科达线率为27.45%,创建校以来新高。

为了提升山南市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他主动申请担任山南市高中化学兼职教研员。自2023年3月以来,他组织开展联合专题教研18次,围绕新课程改革和高三复习,上示范课12节,举办讲座7次,进行听评课150节。2023年12月,侯纯广被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聘为西藏自治区“互联网+”高中化学教研工作坊首届成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不同市际间的教研和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三年的高原支教,给他的身体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负荷,去年体检查出心室肥大。目前,他已结束支教工作返回亳州,但半个多月来,他说起话来,总是不自觉地先呼吸一口再说一句,像是刚运动完气喘吁吁的样子:“估计还有段时间才能恢复。”又吸了一口气,道:“我没遗憾了,我不后悔。”

从大漠孤烟到雪域圣山,侯纯广的教育足迹丈量着祖国的边疆。那些被知识点亮的眼眸、被希望浇灌的梦想都在诉说:是新时代的“传灯人”,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播撒星火在离风沙最近的角落,耕耘未来。(王志鹏)

来源丨教宣中心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