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3月29号的小米su7爆燃事故中,厂商,驾驶员,车主,施工方都有什么责任?
在3月29号的小米su7爆燃事故中,厂商,驾驶员,车主,施工方都有什么责任?
最终结论需要有关部门做出,没有定论前,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信息推测。
deepseek做了一次责任分析
下面我们就详细的分析下四方面可能担负的责任。
一 厂商
1 车门打不开的原因
是撞击变形导致无法打开,还是过热救援人员无法解除门把手?
是内部三名人员已经昏迷,无法自主开门,还是找不到机械锁?还是找到机械锁还是打不开?
每一个原因,都会指向不同程度的责任。
目前看,小米车的AB柱是没问题的,所以驾驶员的母亲质疑车门为何打不开
2 智能驾驶不能识别限速路牌
在之前的宣传中,小米汽车宣传可以识别道路两边的限速标志,然而在事故中,小米没有通过识别限速标志主动降速,而是在发现障碍物之后降速。
3 爆燃
爆燃的原因是撞击导致,还是自燃。目前还没有结论。
不过有消息称,救出第二排乘客的路人,说车内烟雾很大,但是没有着火。如果是车内人员已经昏迷,那么不从里面开车门,外面打不开是正常的。
二 车主
借车是需要慎重的事情,很多时候,如果驾驶员出问题,那么赔偿很可能找落在车主身上。
在索赔的时候,是不讲情面的。
即便能够证明确认了对方有驾照,没有酒驾毒驾,理论上车主不应该负责,但是出了事故,很可能出于人道主义被判赔偿。
作为车主,贷款买车,送给女朋友,如今车和人都没了,保险赔不赔不清楚,如果背上大额赔偿,那么肯定是不甘心的。
借车还是要谨慎。
三 施工方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改变了借道方式,不再从对向车道借道,而是利用原来的车道。
借道的口子不到一百米,如果车速不快,等到看到路障再变向肯定来不及。
很多人都在说四秒内从接管到打方向来不及,因为当时车速过快,一百左右的速度,四秒钟就离路障很近了,如果不是当即重踩刹车,那么事故无法避免。
不过,施工方有自己的施工条例,在很多人展示的道路现场视频中,从很远处就有锥桶提醒前方有施工,不断有限速牌要求降速到40,其他司机都能意识到,这就不得不说驾驶员的责任了。
四 驾驶员在事故里面是主因。
虽然驾驶员并不是人们说的新手,也有长途驾驶的经历,但是各种消息来看,驾驶员对智驾非常相信。甚至在事故之前,有双手离开方向盘的行为。
也有人怀疑,司机在事发之前在和男朋友聊天,因为分心和过度相信智驾,导致没有注意减速标志,对于锥桶的提醒没有引起警觉。
司机正常情况下,对于道路的变窄,以及不断的限速标志,一定会引起警觉,如果车速可以降低到100,事发前早点接管,哪怕降到60出现撞击,问题都不会特别严重。
司机和两名乘客第二天在池州参加考试,男朋友说女朋友告诉他是坐高铁去池州,但是出发后才知道开的小米。
第二天参加考试,坐高铁无疑安全系数更高。
出行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精力充沛,智驾只是辅助。
来源:机关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