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清华实验室,25岁的庞众望,正用镊子调整着比发丝还细的光纤。
文|知微
编辑|先锋谷
2024年,清华实验室,25岁的庞众望,正用镊子调整着比发丝还细的光纤。
监控显示,这个博士生已连续工作16小时,手边凉透的煎饼,却只咬了一口。
没人想到,这个手握3项国家专利的科研新星。
8年前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时,正蹲在废品堆里记账。
身后是瘫痪的母亲、精神分裂的父亲,和贴满奖状的土坯房。
当“男生洗澡洗出SCI论文”成为热搜词条。
全网都在追问:这个被命运丢进"困难模式"的少年,究竟还能创造出多少不可能?
2021年,正常来说应该是庞众望大学毕业的时间。
但此时的他,已经成为清华博士生。
全网都为之欢呼,清华大学官方都特地为其发文。
可对于庞众望而言,这只是他辉煌人生的开始。
3年后,庞众望再次引起关注。
而他也迎来人生中又一次高光的时刻。
"你知道吗?我第一篇SCI诞生在浴室。"
2024年,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里,庞众望对着采访镜头眨眨眼。
与此同时,一条略带戏谑的热搜把庞众望再次推到了聚光灯下。
“男生洗澡有了自己第一篇SCI”
这并非网络段子,而是他科研路上的真实写照。
博三的某个夜晚,他盯着“光网络信息感知”的复杂模型濒临崩溃。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中途停止,决定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
可正当洗澡的时候,灵感突然来了。
白天理不清的逻辑也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
水珠划过皮肤的轨迹,竟与光纤信号传播的路径惊人相似。
洗澡时灵光乍现的思路,经过反复推演和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这项成果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问题,也为他赢得了科研生涯的第一篇SCI论文。
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科研之路。
浴室带来的灵感,甚至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香艳科研现场”。
但众人的调侃,似乎却盖住了庞众望的努力。
看似灵感爆发的瞬间,实则是苦行僧式的积累爆发。
此前的3个月,庞众望几乎每天都只睡4个小时。
实验室的监控数据更是能显示出他对科研的“痴迷”。
而且首篇SCI受到认可后,庞众望也没有止步于此。
他主导的项目让光纤传输数据,更能通过声波震动感知周边环境。
比如地震前的预警,还有地下管网泄露的实时监测。
庞众望曾指着实验室里蛛网般的光纤笑道“就像给城市装了个超级神经系统。”
曾出现在科幻片的场景,正在他手中变成现实。
他成果斐然,已经在知名期刊上,在中科院发表多篇SCI论文。
还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
但庞众望的成就,关注度总是抵不过他的寒门经历。
有人给庞众望的人生建立过数据模型:
744分高考成绩+3项国家专利+5篇SCI论文-18年困顿生活=?
看似无解的方程,在庞众望身上却运行出最绚丽的解。
面对自己的人生,庞众望只说“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他相信科研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不断探索,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而这种态度,也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得到最好的解释。
提起庞众望,网友的态度都是“敬佩”。
嫉妒或羡慕的心理,从不会出现。
因为他的成功之路,没有人能复刻。
如今的庞众望,成就斐然、前途大好。
可曾经的他,却是生活在“苦海”里。
而且一眼望过去无边无际,没有尽头。
庞众望的童年远没有同龄孩子那般无忧无虑。
他的父亲受精神疾病困扰,根本干不了活。
母亲下肢瘫痪,只能依靠轮椅生活。
而他从小就开始逐渐照顾家庭,甚至洗便盆。
扫地、烧水、做饭...
本应由父母操持的家务,成为他每天的日常。
此外,他还需要照顾母亲的起居,帮她穿衣、洗漱、喂饭。
他像个小大人一样,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而是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所有。
可即便如此,命运给他的考验也没有停止。
7岁那年,庞众望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3万元的高昂手术费,足以压垮他的家庭。
为了救儿子,母亲强忍着身体的病痛。
坐着轮椅,在村子里一家一家地求助,四处筹钱。
最终在亲戚朋友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才凑够手术费。
而且在手术成功后,村里人也没有上门催着还钱。
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照顾着眼前的“苦命家庭”。
但是庞母表示,谁家挣点钱都不容易,钱一定要还。
即便残废,她也坚持找工作,6年时间还清所有债务。
人穷志不穷,或许正是这种影响,才能培养出庞众望。
当年手术很成功,医生把庞众望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而庞众望也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可当时家里还有外债,他只是个学生,又能做什么呢?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懂事的他开始捡废品补贴家用。
当他把卖废品的钱交给母亲时,母亲虽然笑着,却背过身去偷偷抹眼泪。
一个从小在苦难中摸爬滚打的农村孩子,父亲精神失常,母亲瘫痪在床。
他却硬生生扛起整个家,只能用捡废品的钱交学费。
被命运按下“困难模式”的少年不会想到,此刻他沾满油污的双手,日后会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操控价值千万的科研设备。
对于庞众望来说,学习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的方法。
所以他刻苦努力,从小学到高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他的奖状。
那是他努力的见证,也是他给母亲最好的礼物。
终于,庞众望靠着高考成功改变命运。
命运的挫折没有击垮他,反而成为他抗争生活的勇气。
庞众望走红后,曾一度引起网友的怜悯。
甚至将他的原生家庭评价为“天崩开局”。
更将庞众望形容成“抗争命运的勇士”。
但庞众望却说“我觉得他们应该羡慕”。
在他的心里,自己的家庭并没有什么拿不出手的。
他把自己的经历看作“命运的馈赠”。
因为幼年艰难,所以他更能明白努力的方向。
刚到大学的时候,庞众望也曾感到迷茫。
置身于高手如云的校园,周围的同学个个才华横溢。
他担心自己跟不上,害怕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
毕竟从闭塞的小山村来到全国顶尖学府,巨大的环境差异让他有些不适应。
但他并没有迷失太久,努力融入大学生活,并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和同学们的交流学习中,他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也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
提及过去的艰辛,庞众望表示“总要走下去”。
说出这句话时,他的眼神里满是坚定。
而乐观坚强的心态,正是受到母亲的影响。
当记者问及母亲,庞众望望向窗外正在测试的万米光纤,声音突然变轻:
“每条光纤里都流动着880亿个光子,妈妈可能是其中之一,始终照亮我的路。”
在庞众望的生命中,母亲是他最重要的人。
她教会儿子乐观坚强,教儿子在逆境中保持微笑,永不放弃希望。
每当生活遇到坎坷,她就告诉儿子,人要往以后的生活看。
庞众望也觉得,妈妈都每天挂着笑容,自己为什么要难受呢?
妈妈的乐观时刻影响着他,也相信未来的他会更加坚定。
回想起高中的时候,因为路途遥远,他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
便写下30封信,让姥爷每天给妈妈念一封,缓解妈妈对他的思念。
妈妈是他精神上的支柱,也是他前进的动力。
可在他大学期间,母亲因病去世,没能亲眼看到他学有所成的样子。
从贫困家庭的孩子,到清华大学的博士生。
庞众望的成长之路充满艰辛也充满感动。
如今的他学业有成,身边也有女朋友。
两人互相陪伴,记录着生活的温馨日常。
也祝愿庞众望和女友,能早日修成正果!
从吴桥县废品站,到国家实验室。
庞众望用26年,走完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
母亲轮椅碾过的车辙,比光纤更早教会他信息的永恒。
夜幕下的清华园,庞众望又为新课题点燃台灯。光纤在指尖闪烁如星河。
你看,那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光缆,正在无声处闪烁。
来源:先锋谷影视娱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