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今天这个社会做媳妇不难,但要真正做一个好儿媳妇也不容易。但是难和易本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从报纸杂志上、广播电视里经常看到或听到过不少好媳妇的宣传报道,事迹确实感人。
什么样的媳妇是一位好媳妇呢?我认为:勤劳、节俭、善良有爱心,对家庭、亲人有责任感和养孤奉老的奉献精神。
在今天这个社会做媳妇不难,但要真正做一个好儿媳妇也不容易。但是难和易本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从报纸杂志上、广播电视里经常看到或听到过不少好媳妇的宣传报道,事迹确实感人。
遗憾的是,这些报道通常只突出那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照料重疾卧床的公婆,含辛茹苦、牺牲奉献一生的媳妇,使一些为人媳的看后,说:值得尊敬但不敢学习,或说我也没有遇到这样一连串的生活打击、家庭不幸,想学也学不来呀。
其实,好媳妇并不是一个苦撑苦熬的形象。做一个好媳妇的体验也不仅仅是辛酸苦涩一种滋味,更多的还有得到亲人感情回报、婆媳融洽相处后带来的快乐、和谐之感。一个好媳妇也不仅靠“愚孝”和默默忍受,咬牙苦熬熬出来的。好媳妇不是只讲含悲受苦光奉献,她也要讲个人的权利,她要在“做”好一个好媳妇的过程中体会做的快乐。
在某种意义上说,做一个现代好媳妇比过去要求更高更全面——除了克勤克俭克己外,她还须豁达有智慧,能够得体地处理家庭矛盾,把观念不同、性格各异的两代人协调起来,既保证家庭步调一致,又兼顾众人利益。她还得有家庭经营之能力,得心应手指挥若定,使家业兴旺,老老少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一句话,好媳妇还需富于生活的智慧。在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好媳妇的要求更大众化,也就是说,不一定要惊天地泣鬼神。就是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加努力,人人都可以做到,人人皆可为一个好媳妇。
那么,怎么样努力呢?我认为:
第一,善解人意,是女人身上最美好的品格。一个善于理解他人的媳妇最好相处。怎样才能善于理解他人?婆婆有些所作所为,站在我们的角度看不好理解,站在她的角度看,就又可以理解了。这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在心理学上就叫“换位思考”,也叫“换位思维”。比如说:人,有时为什么会吵架?就因为各持各的理。叫一个旁观者来看,每个人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是只强调自己这边理的“一面之辞”。这就难免要争执吵起来。比如说,我身边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天晚上,作为儿媳妇盛饭时不小心把一只金边龙凤碗给砸了。这碗是她结婚时公婆送对对碗中的一只,婆婆当然不高兴:送碗是象征“衣食父母”给你们碗器,让你们自己添满,日后丰衣足食。你不小心砸碎其中一个,说明你自己就没当回事。婆婆当场批评媳妇:做事怎么毛毛糙糙!连个碗都拿不好。何况这碗要成双成对的好……而儿媳妇对自己“犯错误”的全过程非常了解,因而对自己非常之原谅。她会拼命为自己辩解:“我又不是故意摔碎的!这碗是谁上午没洗干净,碗边上油腻腻的,抓也抓不牢。
这时候的,婆婆看到的是效果:有象征意义的碗砸了,损失巨大。效果不好,自然要追究责任人,并说媳妇“素质”有问题:总是毛毛糙糙,做事不当心。作为在场的媳妇只强调动机:我的动机是好的,所以她就要强调摔破碗的客观原因——碗滑,手没抓牢什么的。
咋听起来,他们俩个都说没错,但都只站在自己一边看问题,而且对对方的态度更为有气。婆婆想:明明干了错事也不认错,你这个人就是爱狡辩、常有理。媳妇也会被激怒——我又不是故意的。砸了一个碗你就没完没了,得礼不饶人,你是成心跟我过不去呢。这么一来双方就会吵起来了。后来,婆媳两人都换一个位置——站到对方角度想一想,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婆婆想:谁也不是故意摔碎碗的。那碗本是她们夫妻俩的龙凤碗,摔碎了我也心疼,她更心疼,再多说她,这碎了的碗也合不到一块儿去了。我就少说几句得了。
媳妇也想:这碗摔碎了我也心疼,婆婆就更心疼了。谁叫这坏事是我干的呢,说就让她多说几句好了。这么一想,两个人就没什么气好生的,也就不会吵起来了。所以,通过上边这件事,要学会理解人,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想:“我要是婆婆遇到这事会怎么样”?你要经常能替人设身处地地想问题,你就获得了理解他人的博大胸怀,而且自己日常也少烦恼。
来源:水帆将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