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颜值”变“产值”——“千万工程”的钦州实践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3 15:57 1

摘要:近年来,钦州市聚焦钦州“359 ”目标任务体系,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牢牢把握“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任务要求,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近年来,钦州市聚焦钦州“359 ”目标任务体系,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牢牢把握“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任务要求,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2024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98.5亿元,同比增长4.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8.68亿元,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5元,同比增长6.7%。如今,产业生机勃发、环境优美宜居、收入不断提高……一幅业兴、景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产业兴农业旺 乡村振兴动能强

“我种有大红柑5—6亩,去年每亩产量大概3000到5000公斤。”2024年12月,浦北县龙门镇莲塘村种植户龙万志看着眼前硕大金黄的果实笑着说。在当地,大红柑树已成为村民们致富的“摇钱树”。截至去年,莲塘村共有600多户村民种植大红柑果树,种植面积约3500亩,产值高达1亿多元,全村百万元户突破10家,千万元户2家。这是浦北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靓丽缩影,更是我市特色产业筑基打造“一镇一品”经济圈的精彩写照。

浦北县龙门镇莲塘村种植的金黄的大红柑挂满枝头。来源:浦北县委宣传部

村民们晾晒的陈皮。来源:浦北县委宣传部

2024年以来,钦州市立足资源禀赋,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逐步形成“特色引领、三产融合、品牌赋能”的发展格局。

去年,钦州市扎实推进“一镇一品”,使荔枝、大蚝等九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60亿元,带动就地就近就业40多万人。还获批创建4个广西茶叶全产业链开发项目,《数字赋能产供销全链路升级 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新样板》《从“一片小陈皮”到“百亿元产业”》入选全球减贫案例。更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申报一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灵山县、浦北县分别获批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荔枝产业获批创建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灵山县佛子镇获批创建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强镇,新增认定1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广西农业品牌5个、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1个。

与此同时,钦州市落实党政同责,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不仅治理撂荒耕地面积1592.77亩,治理率93.79%,完成“桉退”面积6085亩、“蔗进”面积4371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86.5万亩、增长0.4%,总产量95.75万吨、增长0.89%,增幅均排全区第三位,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实现“五年连增”。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蔬菜单产、品质双提升行动。据统计,去年全市蔬菜产量258.8万吨、水果产量318.05万吨、水产品产量65.37万吨,分别增长4.24%、3.15%、3.5%。

村庄美环境靓 乡村风貌颜值高

蓝天白云下,宽阔的道路向远方延伸,干净美丽的农家小院整齐排列,村民们在田里劳作、在广场上锻炼身体、在树荫下饭后闲谈……这是钦南区大番坡镇辣椒槌村村民生活的场景,也是我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风貌的缩影。“村民参与热情高涨,主动配合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共拆除旧房3处1200多平方米,猪圈牛棚10多处,还纷纷无偿让地、让树、让物。”辣椒槌村村支书翁福锦介绍。

辣椒槌村乡村风貌一角。 大番坡镇党委 供图

去年,全市上下“一盘棋”紧密协作,以村庄规划编制为蓝图,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石,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画笔,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全力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加速推进乡村道路“三项工程”建设,全年续建项目1424个,新改建农村公路907公里,安装农村道路安全防护栏576公里;全力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新建一批农村供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8.7%,让16.1258万农村人口喝上了“放心水”;持续推进农村电网规划建设,钦州市110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投资4.86亿元,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100%,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持。

与此同时,钦州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领域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依托平陆运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策划包装8个乡村建设类重点项目总投资64830万元。全市投入乡村建设资金16.75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07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12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58%、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5%、生活垃圾收运占比100%。投入水库移民资金1.56亿元,建设水库移民整村提升项目95个,受益移民群众21524人。

建制度治理优 乡村和谐活力旺

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获评清廉广西先进集体,钦南区大番坡镇青龙村和钦北区平吉镇平吉村获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行政村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覆盖率达88%,数字化覆盖率100%,其中浦北县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覆盖率100%,荣获自治区“两制一化”治理运用试点县……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图源:人民网

在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上,钦州市创新推广“两制一化”治理模式,探索群众自我管理、协商共治做法,全市推广积分制、清单制覆盖率88%,数字化覆盖率100%。选取1个县、4个镇、38个村开展移风易俗试点,推行“五个统一”工作法。

在强化精准帮扶方面,钦州市以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分类管理帮扶产业、服务做好稳岗就业三大举措为抓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去年,钦州市全年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241户1139人,消除风险监测对象713户3033人,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梳理项目2015个,经过“四个一批”分类推进,巩固1735个、升级112个、盘活135个、调整33个,全市脱贫人口务工总人数8.9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08.53%;全市控辍保学保持动态清零,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保补助、参保率均达100%,农村危房改造212户,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7%。

从村民最期盼处谋良策,从村民最受益处做文章。去年,钦州市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做好土地确权数字化管理工作,规范审批农村宅基地和建房申请7526宗,涉及3.3万人,钦北区小董镇那道村农村土地延包整村试点工作获农业农村部肯定。修订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整治“成而不用、用而不好”项目收回本金及分红850.64万元,新增收益222.05万元,整改“三不”合同收回租金及本金1142.68万元,有726个村开支村集体公益金923.65万元,惠及群众15.17万人。全市有发展集体经济任务的985个行政村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累计收入17296.08万元,同比增长20.67%。

来源:广西农业农村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