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时茂摘下棒球帽掸了掸肩头雨水,身旁23岁的儿子朱青阳正专注拍摄青砖墙上的藤蔓。
成都老城区的巷弄深处飘来阵阵椒香,木质窗棂透出暖黄色灯光。
朱时茂摘下棒球帽掸了掸肩头雨水,身旁23岁的儿子朱青阳正专注拍摄青砖墙上的藤蔓。
包厢里传来爽朗笑声,王迅手持青花瓷茶壶迎出门来,三人身影在氤氲水汽中重叠,定格成跨越十五载的温情画面。
朱时茂与王迅的友谊始于2011年电影《戒烟不戒酒》的拍摄现场。
彼时朱时茂身兼导演与主演双重职责,在片场雷厉风行的工作状态与私下温和的性格形成反差。
刚从川剧团转战影视圈的王迅带着新人特有的拘谨,却在某次剧本围读时因精准模仿四川方言令全场捧腹,这让朱时茂注意到这位其貌不扬却极具表演张力的后辈。
剧组在怀柔影视基地的三个月封闭拍摄期间,两人常在收工后对坐研讨角色,朱时茂会掏出随身携带的紫砂壶泡上两盏普洱,氤氲茶香中逐渐消弭了年龄与资历的隔阂。
此次成都聚会的选址彰显着王迅的用心。
隐于宽窄巷子的百年川菜馆保留着原木梁柱结构,八仙桌中央的景泰蓝火锅咕嘟作响。
王迅如数家珍地讲解着蒜泥白肉的二十四道工序,特意为保持传统风味叮嘱厨师减少白糖用量。
朱时茂夹起透亮的肉片对着灯光端详,薄如蝉翼的刀工惹得他连声赞叹。
朱青阳用筷子尖蘸取红油品尝,被辣得倒吸凉气却仍不停箸的模样,引得两位长辈开怀大笑。
席间王迅掏出手机展示近期探访的乐山跷脚牛肉老店,屏幕上跳动的灶火映照着他眼角的细纹,却是比十五年前更从容的神采。
七十一岁的朱时茂保持着严苛的自我管理。
每天清晨六点的健身房总能见到他穿着灰色运动衫的身影,握推70公斤杠铃时手臂肌肉线条清晰可辨。
社交账号里除了分享深蹲训练视频,偶尔会出现他戴着老花镜研究直播设备的画面。
与年轻网友讨论蛋白粉选择时,他会认真记录不同品牌的成分比例。
这种与时俱进的姿态,恰似他在《戒烟不戒酒》片场坚持每天审阅三百个镜头的作风。
王迅的转型轨迹则折射出另一种成长维度。
从《疯狂的石头》里镶金牙的秘书,到如今行走市井的美食记录者,他的摄像机镜头始终对准平凡烟火。
上个月在宜宾拍到的竹海挖笋人特辑,真实记录了凌晨三点的露水如何浸润冬笋的鲜甜。
这种对食物本源价值的追寻,与朱时茂在健身时强调的"回归身体本能"理念不谋而合。
当他在成都菜市场教朱青阳辨别郫县豆瓣年份时,手腕上仍戴着当年剧组杀青时朱时茂送的檀木珠串。
维系这段忘年交的纽带远比表面看来深邃。
每月固定的视频通话中,朱时茂会穿着印有京剧脸谱的T恤出现在屏幕里,身后背景有时是跑步机有时是书房。
王迅则常举着刚出锅的钟水饺现场教学,滚烫红油滴在瓷盘上的声响清晰可闻。
他们从不过多追忆往昔,更多讨论如何用筋膜枪缓解拍摄劳损,或是比较北京豆汁与成都甜水面的发酵差异。
这种持续生长的共同话题,恰如陈年窖藏的川酒,在岁月沉淀中愈发醇厚。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青石板路泛着湿润的光泽。
王迅将父子俩送至巷口的车旁,忽然变戏法似的从衣兜掏出两袋椒盐桃片塞给朱青阳。
这个细节让人想起十五年前剧组散伙饭上,朱时茂悄悄往王迅行李箱塞进整套《演员的自我修养》的往事。
路灯将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成都的夜色里渐渐融成一团温暖的光晕。
来源:彩云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