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珠合璧重光来——全国博物馆教育成果邀请展”(以下简称教育成果展)于1月27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展。展览系统梳理了近十年来中国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展望了新时代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价值意义与使命担当,是我国首个全国性博物馆教育成果邀请展。
“连珠合璧重光来——全国博物馆教育成果邀请展”(以下简称教育成果展)于1月27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展。展览系统梳理了近十年来中国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展望了新时代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价值意义与使命担当,是我国首个全国性博物馆教育成果邀请展。
为充分发挥教育成果展的教育与推广职能,促进博物馆教育优秀成果的转化与传播,展览期间共邀请荣获“全国最佳教育活动展示案例”的16家博物馆来陕为近千名师生进行了教育课程的展演活动。
展演课程内容涉及先秦到明清、民族到地方,涵盖古代科技、艺术、人文、历史、体育等主题,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大致分为系统类、实践类和研学类三大类课程。其中系统类课程依托各馆馆藏文物资源和研究强项,结合受众知识层次,将学科知识具象化,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如故宫博物院“太和殿上的小精灵”课程、湖北省博物馆“乐享编钟”课程、内蒙古博物院“阿爸的马鞍”课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玩转大运河”课程、陕西历史博物馆“汉史星河”等课程,通过互动式提问、数字教育游戏等教学方式,利用AR、VR等先进技术,结合手工DIY等体验形式,让文物“活”起来,多角度、全方位呈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让广大青少年直观地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类课程,如山西博物院斗拱搭建体验活动、辽宁省博物馆花树状金步摇制作活动、广东省博物馆“鞋盒里的博物馆”活动、南越王博物院烧箔画和文物螺钿画体验活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南海‘鲤鱼灯’”课程、甘肃简牍博物馆“笔下生辉·皓齿妆成”课程、西安碑林博物馆“碑影墨画·活字拓印”等课程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协作性于一体。此类课程以馆藏文物资源为载体,通过“文物赏析+传统技艺”的实践体验,让青少年探索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受众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技艺的美学与智慧,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激发其对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热爱。
·滑动查看更多
研学类课程着重为受众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将教育成果转化为可参与的体验项目,如模拟考古发掘、文物修复体验等,让受众从观看者转变为实践者。如福建博物院“宋服绮梦·指尖时光”研学课程、宁波博物院“筷乐如漆”大漆研修班活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学修兵马俑”、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寻·溯’汉人足迹”汉文化等研学类课程,聚焦一类文物或一处遗址进行深度解读,生动呈现文物背后的故事,为观众展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滑动查看更多
16家博物馆的课程展演活动,是对全国博物馆优秀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博物馆教育独特价值的生动诠释。精彩纷呈的教育课程打破了课堂边界,为广大青少年构建了多元知识体系,提升其综合素养,促进其社会化发展;让更多的青少年在“触摸历史、感知文明”的过程中“明来处、知去处”,成长为具有民族精神与全球视野的新一代。教育成果展在展览期间,不仅有优秀教育成果的展演活动,还举办了相关主题研讨会以及同行业学习交流40余场,截至目前共接待观众10余万人次。
未来,陕西历史博物馆将不断创新,让文物与科技、教育深度融合,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体验,并与全国博物馆同仁携手创造博物馆教育发展更加辉煌的业绩,让博物馆成为公众终身学习的空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助推实施教育强国战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供稿:秦汉馆区部审核:许晨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