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的推送里很多问题,涉及到如何让孩子可以对自己的ipad负责。比如有读者提到,一些APP的“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孩子可以轻易地去自己一键关掉。
昨天的推送里很多问题,涉及到如何让孩子可以对自己的ipad负责。比如有读者提到,一些APP的“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孩子可以轻易地去自己一键关掉。
还有读者说,家里老人总是刷手机,孩子根本把持不住。
“如果大人一直刷,不要小孩看,太难了。”
有妈妈说:老师会用微信留作业,课外班的作业也是通过微信群,别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微信号,不放手反而显得家长保护太多,而且老师会在群里批改作业,跟孩子沟通作业情况;还有学校的小组作业,孩子们也是通过建微信群讨论……孩子4年级以后,限制用微信已经不现实了,微信也有小视频可以刷,就很难限制。
所以究竟该怎么把控这个手机、ipad的使用呢?怎么让孩子不刷小视频?说说我的看法。
关于手机和ipad的使用
首先,大人的手机不让看。除非是短暂的有目的性的在大人的陪同下看,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比如有时候确实需要查资料,我可以暂时把手机借给孩子用一下。偶尔在餐厅,孩子很无聊我可能也会把手机暂借给他们玩一两局切西瓜游戏,或者学舌的汤姆猫。这种情况不能完全避免,我觉得作为大人也需要一点自由度的。但是有一点共识很关键——
手机的所有权是大人,不是孩子,所以我的手机借给你用作什么用途,用多久,100%我说了算。
我想即便有天孩子出远门,比如假期去独立营,需要用到手机,也是妈妈的手机暂借给你用。怎么用,我说了算。
今年7月,妞妞就将会带着我的手机去英国短期游学2周。我的计划就是提前两周把我的一个旧手机设置好给她,给她安装少量的必要的APP,教她使用微信,练习练习拍照等。等她游学回来,手机是要还给我的。
也许有一天孩子会拥有自己的手机,那一天是哪一天,父母需要自己判断,比如孩子需要去其他城市上学、要住校,或者孩子需要自己独立坐车上学放学,需要和家人联络。(如果手表能解决,我是更倾向于电话手表作为手机的过度的。)
该如何使用手机,就需要提前一些和孩子约定好:手机的用途是什么,哪些APP是可以用的,哪些不能用,什么时间不能用(比如上课不能用)。
如果孩子不能遵守约定,也可以一起商量一个“惩罚机制”,比如卸载掉某个“管不住”的APP,或者这个周末不能和朋友出去玩等。
再说说ipad的使用。
我觉得iPad比手机要容易管理许多,我们家是逐步给到孩子ipad自由的:
小时候是我们觉得孩子需要用的时候给,比如看一集动画片,看完了收起来。家长大致心里有数,每天看屏幕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上小学后有网课了,ipad会用来上课,ipad上的学习工具也越来越多,甚至孩子们在学校,老师也会发ipad给他们用来教学,比如学校的中文课老师教孩子用book creator制作双语绘本。这个阶段,我们开始给到孩子更多ipad自由:
可以自己玩ipad上的APP——前提是这些APP都是我给他们安装的。
想要用ipad的时候,他们都会来问一下,妈妈我可以玩一会儿ipad吗?我会告诉他们,可以,玩20分钟/30分钟。
有时候甚至会任由他们多玩一会儿,直到意识到ta看得有点久了,才会制止:
“把这集看完别看了”,“把这点电用完就停”,“就把这局玩了......”
不再限制一个固定的使用时长,比如1天1小时,是因为很难确定合适的时长,越到后面,就会一步一步打破先前的规定,孩子上小学后,经常需要在iPad上网课,用一些学习类的APP。
iPad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工具,用好了,它可以和书本一样,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线上课程、创造性工具(如编程、设计软件、制作书籍等)是未来教育的一部分,不可能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和时代脱节。
孩子总要慢慢学会如何和电子产品共处,平衡线上和线下的时间。
索性给孩子多一点自由,“用够了”,大家都以平常心去看待电子产品,iPad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拿来学习,或者用于消遣,它和书本、玩具是一样的。
当然也不是全无原则地给孩子用iPad,iPad自由的前提是iPad自律,和孩子说好:
不能玩太久,半小时左右得休息眼睛,去做一下别的事;
当我们有事情要去做的时候,能在我们约定好的时候停下来;
如果妈妈发现你不遵守约定,那么你可能还不适合自己管理自己的iPad,我会把ipad暂时收起来。
“iPad自由”避免了很多扯皮,不是不让玩,而是把事情做完了再玩,这次耍赖,该没收还是没收,并且下次就不会再那么轻松地把iPad给你了。
屏幕时间过长,除了对孩子的视力有直接影响,主要还是担心它挤占掉孩子其它日常活动的时间——
在使用电子屏幕时间过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中,证据最充分的是肥胖和睡眠紊乱。
不在吃饭时看iPad,iPad不在孩子的房间放过夜,是我们家的隐性规定——ipad放在孩子的房间里,可能会诱惑他们晚上在被窝里玩,或者早上起来玩。
比起孩子的屏幕时间,我更关心孩子用iPad/手机做了什么——
我们家两个大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用的APP有ABC reading、ABC learning、ABCya、可汗学院、洪恩识字......
还有一些干净的视频平台,Netflix kids、小小优趣、NASA、apple music(我有共享账户给他们,他们可以自己选喜欢的歌,创建歌单)。
干净无广,也没有超出年龄的不合适的内容,这些APP他们经常会换着玩,没有特别锁定哪一种。
对于解压小游戏,我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孩子可以有一些放松的方式,因为我觉得ta不玩游戏,拿着iPad也是在看动画片,玩游戏反而有一些思维的互动,而不是像看动画片一样呆板地坐在那看。
比起单向接收信息,更愿意看到孩子使用iPad作为工具,发挥想象和创造力,比如制作贺卡,利用编程类APP制作一段故事。
妞妞用ABCya上的工具做了一张母亲节贺卡
最近我发现妞妞开始玩一些在线小游戏,都是从网上搜来的免费游戏,大致看一眼,和我以前给她买过的一个学习类APP上的小游戏差不多,虽然在我看来有点无聊,但也没啥成瘾性,都是一个个独立小游戏,没有延续性。
但我对在网上随机找的网络小游戏还是不放心,我想还不如筛选一些游戏给孩子们玩,于是下载了minecraft(我的世界),孩子们可以随意发挥想象,搭建自己的游戏世界,还有多种玩法可以探索。他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游戏,有新鲜感,短期内玩得多一点也是正常的,我也会提醒他们玩半小时后就要休息一下。
(国内游戏有防沉迷系统,国家都出手帮你管孩子了,所以不要给孩子大人的身份证去玩网络游戏)。
孩子们对iPad的兴趣也是一阵一阵的,如果一段时间比较闲,活动安排的少,孩子可能会想拿起iPad玩一会;如果比较忙的话,就放下了,也没有每天一定要玩多久。
在孩子玩iPad时,我们不会时时刻刻盯着,但路过的时候会瞄一下,坐下看一会,和孩子讨论ta正在看的内容、玩的游戏,像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一样,了解孩子在线上的状态。
给大家推荐一些我觉得不错的APP吧:
01
绘本创作:Book Creator
用这个软件,孩子可以创作自己的漫画或书籍。孩子的的画作可以拍照上传,它可以把画面内容抠出来,然后再在里面输入文字内容。
之前妞妞就用它做了一些简单的双语绘本:
这个软件真的可以很好地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它的功能拓展也很多,具体怎么用大家可以看APP自带的教学视频,以及从网上找找教程。不过操作其实很简单,小朋友稍微学一下,入门后就可以自己摸索啦。
02
简单物理:SimplePhysics
这是一个物理模拟与建造游戏APP,适合年龄稍大的孩子,参考年龄是9岁以上,是一个买断制的付费游戏(一次性收费)。
SimplePhysics 是一款以物理模拟为核心的益智建造类游戏,适用于 iOS 和 Android 设备。它的玩法是通过设计建筑结构(如树屋、摩天轮、屋顶等),在预算内满足承重、抗风等物理挑战目标。
通过拖拽“木梁”在蓝图编辑器中搭建结构,需连接预设节点并控制材料成本(例如用最少预算支撑一个儿童30公斤体重,或抵御 300 英里/小时大风)。
结构受力区域以红(高压力)至绿(低压力)色块显示,便于优化设计,手动推拉结构或触发爆炸,观察破坏效果。
最后有慢动作分析结构失效过程,还可以联网保存上传你的设计,参与全球竞争。
这个APP的亮点是直观的物理模拟和趣味互动,9 岁以上儿童可在家长指导下学习基础工程概念,之前我们家也是爸爸带着玩的。不过这个APP的内容重复性高,长期可玩性不足。这种APP就是放在ipad里,作为一个增加丰富度的选项。
03
解剖小游戏:
Frog Dissection
Frog Dissection 是一款由 GP Strategies Corporation推出的教育类应用,通过虚拟方式替代传统青蛙解剖实验。该应用自 2010 年发布以来,获得了多项奖项,包括 PETA 的马克·吐温伦理科学奖 和 IEAR 最佳科学应用奖,并被苹果公司多次推荐为“优秀教育工具”。
这个游戏也特别简单,是玩几次会闲置的小游戏,不过它真的很特别,还是非常推荐的!
它也是付费的,一次性支付,支持 iPad、Mac、Android 及交互式白板,价格因平台而异。
04
天文知识库:NASA
这个APP真的做得太好太丰富了,不仅实时更新,还完全免费。缺点是没有中文版,需要翻。
之前其实专门给大家推荐过它,因为我家小朋友有一段时间非常着迷火星车,打开了对宇宙和天文知识的兴趣,行星、宇宙、太空探索...她从学校和书本了解了一些,也有很多知识来自这个NASA的APP。
这个APP最初是我给她下载的,我当时只是粗略翻了翻,感觉主要是高清宇宙图片和相关科普及新闻,直到后来看到妞妞用它,才惊叹它的内容实在是太太太丰富了!
界面很简洁,有很多内容延伸,有关于行星、太空和宇宙的视频讲解,太空三维探索,太空任务实时记录和直播。比如妞妞之前学校有讲火星巡游车,她在这里扩展学习了很多,可以看到很多火星车的介绍和直播画面。
APP里还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页面,有科普视频,图文讲解,手工教程等等......很多页面我都不知道妞是什么路径点过去的,总之内容太丰富,值得好好探索~
这个AP P里自带很多扩展链接,很多界面我都不知道妞是怎么玩进去的…那个儿童页面(NASA space place)我截屏时退出来,也找了很久才找回去。它的路径是:首页进入featured--选一专题比如solar system--sun--页面下滑到最下方kid-friendly sun下面🔗 :nasa space place,点进去就是了~
05
英语数学启蒙: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的高材生萨尔曼·可汗创建的、世界一流的非盈利性教育机构,它被称为“美国最好的免费教学网站”。
可汗儿童学院(khan Academy Kids)是专为2-8岁儿童推出的学习APP,这款APP由斯坦福大学教育学专家参与开发,多次获得“儿童技术评论”(Children's Technology Review)杰出设计编辑选择奖,以及“家长的选择”基金会(Parent's Choice Foundation)金奖。
我个人觉得它最值得推荐的板块是【books书籍】【letters字母】【reading阅读】【math数学】和【logic+逻辑】。简言之,非常适合孩子零基础起步用来学英文,以及作为数学和逻辑思维启蒙。
对于二胎家庭来说,注册一个账号(全免费),可以添加多个用户,分别设置年龄,每个年龄段孩子学习的内容难度不一样。
进入APP后,点击中间的开始按钮,每次都会有随机出现不同的学习或游戏内容,比如读一本书,学习一个数学概念,介绍一组动词,记忆游戏……像抽盲盒一样学习~
全部学习内容的分类【Library】里,其中包含图书、视频、创作、线下、字母、阅读、数学以及逻辑思维八大模块。
【Books】里面有很多绘本,可以听读,也可以跟读。有虚构故事,也有现实故事,配上来自国家地理的精美插图,帮助孩子拓宽视野。
如果以学英文为目的,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而非年龄去学习。
在books里读故事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小互动,比如在介绍到老虎宝宝叫cub的时候,会让孩子数一下,这里有几只小老虎?
在介绍到变色龙蜷曲的尾巴时,让孩子指出尾巴在哪里。
khan kids的自然拼读学习特别寓教于乐,内容简单、设计的游戏很有趣。字母的读音、字形和书写,在有趣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
戳破A泡泡,每次戳的时候也会有读音
找到带有a的小船
拼读由字母构成的单词,比如以b开头的单词有哪些?以b结尾的单词呢?含有短元音a的单词有哪些?这些单词并不难,很适合英语刚入门的孩子用来学习。
bread、bed、bird、boat
找到所有b开头的物品,递给小象 fan、flower、football
【video】里面有儿歌和一些比较简单的单词、字母、数字和形状的教学视频。
我很喜欢的一点就是,这款APP内容会跟着节日进行更新,比如在万圣节前期,儿歌的内容就换成了万圣节主题,朗朗上口又很有趣。
Knock Knock之歌
【create】也就是创作版块,有丰富的绘图模板和涂色模板,孩子们可以进行再创作。
halloween南瓜涂色
【offline】也就是线下版块,包含了很多其它版块的内容,像一些小故事、字母阅读、字母跟写,逻辑思维之类的。它的最大作用,就是在没有信号的时候可以用。
【reading】和books板块有所区别,是类似分级阅读的,帮助孩子一步步学会“自主阅读”。比如4岁酒酒的页面是以字母、单词、短句等为起点。
在阅读中,每读到一页,也会有相关的问答小游戏,特别像跟家长阅读中的互动一样,这一点我觉得非常棒。
出现蚯蚓earthworm后,书写E的练习
阅读后有相应的阅读理解练习,也会同时讲解阅读基础,像句子的组成,句子开头需要大写,标点符号的使用、专有名词和常用名词怎么区分......孩子学会自己阅读所需要的知识都在这里。
一个视频3分钟都不到,讲一个知识点,配合小游戏,印象更深刻,模块拉到最底下还有练习素材,进一步巩固。
界面的右上角还有一个小小的按钮,根据孩子学习的难易程度,可以随时调整学习阶段。
【math】数学模块也是khan的当家“王牌”,包含了数字的认识、加减法、等式计算、数字游戏,生活中的数学等。
它的数学教学用的是新加坡数学的CPA教学法,题型设计非常好,自带解题思路。
举个例子,认时钟、算时间,80分钟后是几点?界面上有一个时钟,孩子可以拨动指针,动手找答案,直观且好操作。
【math】模块对一些小朋友来说,按年龄选择水平,可能会觉得太简单。不过因为是全英文的,适当简单一点也好,大家可以根据孩子水平自行选择。
【logic+】逻辑模块,真的是在玩中学习,配对游戏、分类游戏锻炼了孩子的听力、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
将所有红色的字母放在红圈里
社交情绪发育欢快的儿歌和简单的游戏教会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表达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习惯。
情绪歌&谁生气了?
清洁歌&将物品收拾好√
这款APP不仅操作清晰,动画也充满了童真童趣,好玩还好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唯一的缺点就是它是全英文的,如果孩子没有英文基础,一开始ta并不能听懂题目和游戏引导,这时就需要大人在旁边介绍用法,熟悉了它的界面和游戏/问答方式后就能自己上手啦。
6 大脑/认知/注意力训练:Lumosity
Lumosity 是一款以脑力训练为核心的认知训练应用,是之前做ADHD干预时,心理医生给孩子玩的一个APP。虽然我们并没有发现有任何效果,但是……作为一个锻炼思维的小游戏来玩还是很不错的。
Lumosity 由美国公司 Lumos Labs 开发,它是通过趣味性的小游戏,结合神经科学理论,希望实现提升用户的记忆力、注意力、反应速度、逻辑思维等多维认知能力的目的。
玩起来比较像智力测试游戏……考验记忆力啊,逻辑思维啊,反应速度啊,当成思维体操玩。
7 小游戏集合ABCya
这个软件是妞妞一年级的时候学校老师推荐的。有天放学回家,妞妞跟我说老师让安装的,我一看居然是付费软件,学校也没有任何相关的通知说要买这个APP……后来问
来源:夏天的陈小舒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