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诺罗敦·西哈努克,是柬埔寨国父。他在中国居住的时间是最长的,也是其他任何国家元首都没法比的。因此,他也是咱们国宴上的常客,经常能在国宴上看到他的身影。他在中国常住的那段时间,其实是带着“流亡”性质的,所以,他有心想回请咱们,但是没有那个能力举办一场答谢宴会。
诺罗敦·西哈努克,是柬埔寨国父。他在中国居住的时间是最长的,也是其他任何国家元首都没法比的。因此,他也是咱们国宴上的常客,经常能在国宴上看到他的身影。他在中国常住的那段时间,其实是带着“流亡”性质的,所以,他有心想回请咱们,但是没有那个能力举办一场答谢宴会。
怎么办呢?为了答谢中国的盛情款待和收留,于是乎,西哈努克想到了一个好法子,他亲自去到大会堂宴会厅的厨房,说自己要亲自烹饪一道菜肴。他用法国红酒烹饪了一道菜,取名为“红酒鸡”。
因为是西哈努克亲自烹饪的菜,厨师们私底下给这道菜重新取了个名字,就叫“西哈努克鸡”。他烹饪的这个菜肴口感和味道确实不错,于是乎,这道菜肴最后也成了国宴菜肴的一个保留品种。
西哈努克本人不仅仅只是个政治家,他性格风趣,还多才多艺,会作诗、谱写乐曲,还会开飞机、火车,汽车自然也是手拿把掐。除此之外,他对厨艺的研究也颇有些心得。可惜,这么一个人,他的人生却是充满了曲折离奇。
1941年,西哈努克继承了王位,14年后(1955年)他把王位让给了父亲,自己去担任首相了。1960年,父亲病逝后,他这才出任国家元首。
1970年的3月,在老美的支持下,朗诺(柬埔寨首相)在国内发动了政变,并且单方面宣布废黜了西哈努克的国家元首职务。这时候的西哈努克正在访问苏联的途中。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大惊,经过权衡之后,他决定飞往中国寻求庇护。这个时候,也就只有中国会对他释放善意。
当他的飞机降落到北极机场后,周公亲自去迎接,而且还郑重的对他说:“您仍然是柬埔寨的国家元首,我们永远承认您!”
这句话给西哈努克吃了一颗定心丸,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果然没有错。这种坚定的支持让西哈努克深受感动,也开启了他与中国长达42年的不解之缘。
咱们把西哈努克安排住在了北京东交民巷15号,这个地方原来是法国大使馆旧址。
下图就是西哈努克在北京的“皇宫”,这是正大门的照片。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张图,是西哈努克“皇宫”的整体面积图,可以看出来,这地方是在核心地段了。这地方的房产,怕是有价无市,有钱都买不了。
这座绿树掩映的院落成为他在华的“临时王府”,也是他组建柬埔寨流亡政府“柬埔寨王国民族联合政府”的基地。尽管身处异国他乡,西哈努克仍以国家元首的身份活跃于国际舞台,并且通过广播号召柬埔寨民众反抗朗诺政权。
中国不仅给予他元首级待遇,还协助其开展外交活动,譬如在1970年促成了柬埔寨、越南和老挝三方抗美联合宣言的签署。
2012年,这一年的10月15号,西哈努克病逝于北京;那一年,他89岁。
很难想到吧,西哈努克是病逝的时候是13年前,咱们和这么一个传奇人物,居然曾经活在同一个蓝天下。2012年的时候,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二个年头,现在回想一下,那会我居然记不起他病逝的新闻报道。
就在他病逝的同年10月21号,北京天安门广场还有新华门都为西哈努克下半旗致哀。
也是在同一天,西哈努克的灵柩被送回了柬埔寨,于当地时间下午时分抵达了见普查金边的国际机场。那一天,柬埔寨当地有超过十万民众沿途迎接西哈努克的灵柩。
两年后(2014年)的7月11号,柬埔寨为西哈努克举行了骨灰安葬仪式,他的骨灰被安葬在王宫内的王室灵塔里面。
西哈努克在柬埔寨人民心中有着很大的威望,如今在柬埔寨我们还能看到西哈努克的身影,如下图,是他在柬埔寨的巨大铜像。
当年,他在中国生活的那段岁月里,不仅仅只是一个流亡的元首,更为重要的一个身份是:中柬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中国滞留的日子里,他游历了中国很多的城市,其足迹遍布北京、青岛、上海、云南等地。
1972年这一年,他访问青岛的时候,下榻迎宾馆,当地市民夹道欢迎,少年儿童献花献舞,青岛啤酒厂、贝雕工艺品厂等企业成为他了解中国工业的窗口。在云南访问的时候,他品尝了滇菜名厨特制的全羊宴,包括椒盐羊眼、竹筒烤肉等特色菜肴;在上海城隍庙,他因一道“鸡鸭血汤”与中国饮食文化结下趣缘。
西哈努克还以艺术家的身份融入中国。
他热爱音乐和电影,会谱曲的他,创作了《怀念中国》等歌曲,用多语言演唱,抒发对中国的深情。晚年,他更将北京视为养老之地,直言“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来源:怪味胡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