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五万字把中日战争的来龙去脉说透了,日军有多少兵、多少枪、能打多久,全摆在台面上。
1938年延安窑洞的油灯下,毛泽东写完了《论持久战》。
这五万字把中日战争的来龙去脉说透了,日军有多少兵、多少枪、能打多久,全摆在台面上。
诡异的是,日军情报部门两个月就弄到了全文,军官们传阅的时候骂骂咧咧,
说这是共匪的鬼话,可从头到尾,他们的侵华计划愣是没改过一个字。
后来蒋介石在日记里写:“毛泽东这手阳谋太毒”,你看懂了,又能怎么样?
路就一条,只能往坑里跳。
这篇文章把中日两国的家底全摊在桌上算:
日本是强国但侵略不义、资源就那么点、国际上没几个朋友,
中国虽弱但地大物博、打的是正义仗、老百姓支持、国际上有人帮,
还明明白白划出“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说要动员老百姓,搞人民战争。
书一出来,国内外都炸了锅,国民党军委会都下令全军学习,
连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都让人找来译本看。
日军情报部门动作倒快,1938年刚过俩月就从《改造》杂志上译过去了,
但那帮军官翻完就扔一边,说这是:“共匪的宣传把戏”,
还把说日本坏话的段落全删了,只留些不痛不痒的。
日军高层早被北平、南京陷落的捷报灌醉了,眼里哪看得进“持久战”三个字。
1937年3月日本《外交时报》就登过毛泽东跟斯诺说的持久战想法,
当时参谋部的军官拍着桌子笑:“山沟里的人懂什么战略”。
1938年《论持久战》出来,潜伏在满铁的特工中西功结合这书写了《中国抗战力调查报告》,
说再这么打下去日军准败,结果陆军省的人当着他面把报告摔地上,
叫嚷:“再散布失败论就毙了你”,那份报告最后锁进了档案室,连灰尘都没再沾过。
他们信的是“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胜梦,天皇阅兵时喊的“武运长久”还在耳边响,
陆军省的将军们觉得承认持久战就是打天皇的脸,这种傲慢从一开始就堵死了回头路。
到了1939年,日军的进攻势头明显慢了下来,台儿庄战役的惨败让他们第一次尝到苦头,
战线越拉越长,兵力却捉襟见肘,这正是毛泽东说的相持阶段到了。
1940年1月,《东京朝日新闻》的社论里终于松口,说:“战局已陷入持久战”,
可这话刚见报,就被军方勒令收回,报社社长都差点被撤职。
那时候的日军就像被绑在战车上,几百万部队陷在中国战场拔不出来,
武器弹药、粮食汽油天天消耗,想撤?
前线军官第一个不答应,那不等于承认天皇的“圣战”打输了?
这时候再想调整计划,早就晚了,机器一旦启动,哪是说停就能停的。
在中国战场被拖得油尽灯枯,钢铁、石油、橡胶全靠从本土硬撑,
仓库里的炮弹都快见底了,日军高层盯着地图拍板:去抢东南亚。
1941年夏天,参谋部制定“南进计划”,说南洋的油田、马来亚的橡胶能填中国战场的窟窿,
却忘了毛泽东早说过:“侵略不义必寡助”。
12月7日,珍珠港的爆炸声把美国拽进了战争,这下好了,
战线从中国东北拉到所罗门群岛,兵分三路打中国、东南亚、太平洋,
船越沉越多,兵越死越少,国际上英美苏中全成了对头,连中立国瑞士都断了贸易。
太平洋战争打起来后,冈村宁次在南京翻出《论持久战》,天皇在东京让侍从官念译本,
两人看着“相持阶段将陷敌于孤立”那页,脸都白了,
可部队陷在十几个国家的战场上,想收缩都收不回来,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打得节节后退,航母沉了大半,在中国战场也撑不住了,
豫湘桂战役刚打完,占领的城池还没捂热乎就被反攻的中国军队夺回去。
这时候北京大使馆的情报室才把《论持久战》全文译出来,
军官们对着“战略反攻阶段”那几页发呆,可部队早就没了锐气,兵源补不上,武器越打越旧。
中国这边已经吹响了反攻的号角,敌后根据地的游击队配合正面战场,
日军据点一个个被拔掉,从河南退到湖北,又从湖南缩到广西,战线越退越短。
到1945年8月,天皇广播里说“终战”的时候,整个战争的节奏,从开始的战略防御,
到中间的相持拉锯,再到最后的全面反攻,跟毛泽东1938年写的三阶段,一分不差。
这篇文章不光带着中国人从迷雾里走出来,也给后来弱国怎么打强国立了个样子;
既让军民心里有了底,也让侵略者明明白白走向死路。
日军输的从来不是某场战役,根子上是他们改不了侵略的本性,
脑子又转不过弯,看不起中国人能扛到底,打到一半想回头都没力气了。
毛泽东把他们的死穴都写在纸上,他们看明白了疼得要命,
可骨子里的傲慢和那台停不下来的战争机器,让他们只能眼睁睁往下掉。
这就是阳谋的厉害,我把结局告诉你,你却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来源:分享人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