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诚信与审慎缺一不可,唯有商家、消费者、平台三方共守规则,方能避免‘天价翡翠’沦为‘一地鸡毛’。”4月2日,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审一起定制翡翠手镯纠纷案的法官提醒道。
“直播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诚信与审慎缺一不可,唯有商家、消费者、平台三方共守规则,方能避免‘天价翡翠’沦为‘一地鸡毛’。”4月2日,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审一起定制翡翠手镯纠纷案的法官提醒道。
事情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前不久,银川市民小美在逛购物平台时被一个翡翠直播间吸引,“冰蓝刚,行家货,戴出去品质和档次一目了然、刚光强、有珠宝光……”这些推销话语让小美心动不已,便花费20万元定制了手镯。然而当手镯到手,小美却傻了眼。“这和直播间里说的完全不一样,透明度、冰絮等指标远低于我预期,商家这不是骗人吗?”她立刻找专业机构检测,发现手镯透明度为“T2级”(正冰、亚透明),与直播间宣称的“玻璃底”(T1级)差距明显。随后,双方争议僵持不下,小美将商家告上法庭,要求退一赔三。
法庭上,小美气愤地说:“商家就是欺诈,用虚假宣传诱导我购买,必须给我一个说法!”商家则辩称,交易期间已向小美发送《定制确认书》,提示了翡翠的天然瑕疵和可能存在的偏差,且直播中未对成品效果作出绝对承诺。银川中院审理后认为,翡翠品质分级专业性强,普通消费者很难准确判断,商家作为专业销售方,有义务全面披露商品信息,尤其是可能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指标。“本案中,商家仅强调‘翡翠A货’的真伪,却未对透明度等核心品质进行详细说明,《定制确认书》也忽视了关键问题解释,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主审法官说。由于“货不对板”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法院判决解除合同,商家全额退款。
但对于小美提出的三倍赔偿诉求,则不予支持。“商家的宣传话术属于夸大宣传,更多源于对行业术语的滥用,不能直接等同于蓄意欺诈。”主审法官解释道,构成欺诈需经营者存在主观故意,案件中的商家提供了正规检测机构出具的“翡翠A货”证书,直播中提示了“最终成品以实物为准”,《定制确认书》也表明“光线、测量可能导致偏差”,“这些都说明商家无欺诈故意,所以对三倍赔偿诉求不予支持。”
对于这一判决结果,小美坦言,“以后购物一定要更加谨慎,不能只听主播的一面之词,要保留好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新消息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