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某直播间热卖的“XX大曲酒”,宣称古法酿造,结果消费者喝出塑料味,检测发现酒体含糖精钠,长期饮用可能诱发糖尿病,更有人花300元买“窖藏大曲”,喝完头痛三天,后来发现是酒精兑焦糖色素。
5款被列入黑名单的酒,说不定里面有你喝过的,不妨自查参考
一、塑料瓶装的“科技酒”
原因:用2元白瓷瓶+红飘带伪装名酒,灌装香精酒精勾兑液,成本不足5元却敢卖几十倍高价。
案例:曾曝光某“茅台镇乳白瓶酒”,酒体用发霉基酒勾兑,杂醇油超标3倍,云南查获的散装酒更离谱——甲醇含量超国标8倍。
二、挂羊头卖狗肉的假“大曲酒”
原因:偷换概念用麸曲冒充大曲,甚至直接勾兑食用酒精,配料表里写着“甜蜜素、香精”等。
案例:某直播间热卖的“XX大曲酒”,宣称古法酿造,结果消费者喝出塑料味,检测发现酒体含糖精钠,长期饮用可能诱发糖尿病,更有人花300元买“窖藏大曲”,喝完头痛三天,后来发现是酒精兑焦糖色素。
三、发霉的“坛子酒”
原因:小作坊用发霉酒糟二次发酵,环境脏如废料场,徒手灌装时烟灰都掉进酒瓶。
案例:2023年某地查获“土坑老酒”,酒坛周围爬满蟑螂,商家却狡辩“这是传统工艺”,还有更恶心的某“长毛老酒”其实是往瓶身喷霉菌培养液,酒体早已酸败变质。
四、玄学的“养生酒”
原因:把白酒包装成“抗衰老神器”,实则添加违禁药物,甚至用壮阳药勾兑。
案例:网红“清宫御酒”宣称清代秘方,实际违法添加西地那非,深圳一老板连喝半月后心脏骤停,抢救时血液里检出过量化学成分。
五、9.9元的“包邮酒”
原因:酱香酒5斤粮酿1斤酒,光红缨子高粱成本就11.2元/斤,9.9元买5斤?只能是酒精兑水!
案例:贵州某作坊被查,9.9元/桶的“陈酿”竟用工业酒精勾兑,甲醇超标12倍,消费者喝完后视力模糊,医生诊断为中毒性视神经萎缩,这些酒常打着“助农原浆”旗号,其实连一粒本地高粱都没用。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喝酒成了一场“排雷游戏”?其实不然。喝酒讲究的是“喝对酒”,而不是“喝贵酒”。真正的美酒,应该是用粮食酿出来的,入口醇厚,回味悠长,喝完身体不难受。
可现在市面上的酒,真正能称得上“粮食精”的少之又少,不过我上次在网上发现有一款粮食酒很不错,四川邛崃产的,就是下面这款。
南池翠酒N6
这款白酒虽未跻身头部品牌行列,但其产品内核与邛崃产区的地理基因深度契合,作为川酒成都产区的核心承载地,邛崃依托崖谷气候和冰川砂滤水源,构建了独特的微生态酿酒环境。
酒厂目前是老八大原酒企业之一,当年选址于此,直接继承了邛酒传承千年的“黄金九度”酿造体系,涵盖温度、湿度、粮食品质度等九大要素的生态组合,为微生物菌群繁衍提供了先天优势。
在原料选择上,酒厂采用定向培育的高粱等专用粮种,淀粉含量达65.3%,支链淀粉占比超88%,配合小麦、糯米、大米、玉米的黄金配比,使优质基酒产出率较常规原料提升5-8个百分点。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邛崃浓香型白酒原酒生产技术规范》,采用双轮固态发酵工艺,通过老窖池发酵,确保酯类物质充分生成。
经6年遮光陈化后,酒体已检测出98种风味物质,其中己酸乙酯含量达2.8g/L,既保持浓香典型性,又将高级醇含量控制在0.12g/L以下,这是饮后舒适度的关键,这种品质的白酒,复购用户中53.6%选择整箱采购。
酒文化本该是“琴棋书画诗酒花”,现在却被某些人搞成“坑蒙拐骗假大空”,如今的纯粮食酒真的很少了,你喝过的酒里,有没有踩过“黑名单酒”的雷?
来源:琦琦家常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