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澳大利亚将斥资百亿澳元(约35亿美元)购买日本11艘升级版“最上”级隐身护卫舰SEA3000。从影响上看,这不仅是澳洲与日本之间一次至关重要的防务合作,更是日本在二战后首次实现大规模先进舰艇出口,值得关注和警惕。
【军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轰炸机
前不久外媒传出消息,澳大利亚将斥资百亿澳元(约35亿美元)购买日本11艘升级版“最上”级隐身护卫舰SEA3000。从影响上看,这不仅是澳洲与日本之间一次至关重要的防务合作,更是日本在二战后首次实现大规模先进舰艇出口,值得关注和警惕。
▲日本出口军舰想象图
澳大利亚采购日本军舰的动机不难理解,近5年来其水面作战力量老化严重。截止当下澳仅拥有约10艘驱护舰,包括3艘性能先进的“霍巴特”级,它以西班牙F-100为设计蓝图,改装“宙斯盾”作战系统,用于区域防空,排水量7000吨左右,价格昂贵,不适合日常打杂任务。其装备了48单元MK-41垂发,可装备各类防空导弹系统和8枚“鱼叉”反舰导弹。另外7艘“安扎克”级护卫舰由德国设计,澳大利亚船厂负责建造。
▲“霍巴特”级
“安扎克”级服役时间普遍超过了20~25年,舰船老化,将在2028年左右陆续退役。其排水量仅3000多吨,使用成本可控。但仅有32单元垂发系统,实力有限。尽管底牌不足,但澳洲近年来却不断追求在亚太的存在感。对于不匹配的水面舰队实力,他们一方面追求升级“宙斯盾”系统等级以及达到美国“阿利伯克”3后期水平,另一方面则购置新舰。此前,澳洲已下单以英国26型为基础设计的“猎人”级护卫舰。该船排水量8000~1万吨,装备96单元垂发,实力强悍。但“猎人”级存在3个严重问题:建造拖延、成本翻倍、且只适合高端战场,迄今为止估算投入将超过450亿澳元,会成为其海军历史上最昂贵的项目。
▲MEKO A-200
如此军舰,被用来日常打杂实在有些浪费,更何况其战术灵活性不足,因为刻意强调远洋返钱,导致舰艇设计缺乏平衡,护航、防空、海上联合拦截等常规任务能力欠缺。2024年,澳大利亚将“猎人”级的采购数量从9艘削减到了6艘,节约出来的经费令其启动了一个“中型水面舰艇补充”计划,最终这笔钱便花在了日本身上。其实项目启动后德国也曾以A-200参与竞标,正面对决日本三菱重工的改进型“最上”级。德国舰艇长于模块化设计,成品通用性能好且造价低廉,此前报价8亿美元一艘。低廉的价格,是因A-200采用了相当多的货架商品,好处是维护方便,缺点则是能力不突出。日本拿出的“最上”级也不是海自原版,而是从5000吨放大到6200吨的火力加强型。
▲海自“最上”级
垂发数量直接翻倍,通用化美国MK-41型垂发,可装填“战斧”,火力投送能力大幅增强。参照日方宣传, 在升级雷达后,澳版“最上”级态势感知能力大幅度增强,新一代一体化桅杆对空目标搜索跟踪的数量暴涨2/3,目标分辨能力更强,且可以作为舰队的信息中继节点,实现指挥、拦截高度自动化。它将同级别同吨位常规140人的额定舰员数量削减到了90人,可为澳大利亚节约大笔开支。
日本这次更是在价格上诚意满满,11艘报价仅111亿澳元,折合每艘约6.76亿美元。且日方保证在未来的数年即可下水服役。即刻开工,交付时间不会超过2030年。“最上”级的制造厂位于日本长崎、玉野,参照之前交替生产模式,可保持在两年下水一艘的高速度。海自“最上”级目前服役8艘,第9艘和第10艘正在海试中,第11艘已经下水,第12艘正在建造。趁生产线热络之际,只要澳方资金到位,估计年内即可开工建造。当然,按照协议日本只生产3艘,剩下均在澳本土生产,减轻开支压力。
▲海自“最上”级
澳大利亚选择日本进行防务合作并非全因成本因素,背后的政治考量更值得警惕。从澳大利亚的角度看,此次合作可在未来数年内迅速增强其海军实力,带动造船产业发展,更是打通了日本与澳洲在海军合作上的部分硬件基础,为日澳联合海域防卫创造了可能。对于日本而言,最不重要的就是百亿澳元本身——与政治收益相比,金钱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笔交易让日本终于打破了不能出口武器装备的加锁,向“正常化”疯狂迈进了一大步。日本能完成这样的转型,和美国的支持分不开关系。从美国对日本武器装备出口的全面压制,到逐渐同意其打开国际市场,背后的用意是借助其力量抗衡中国。在美实力相对衰落下,选择只能是让日本在亚太的印太军事部署中扮演一个更积极、更重要的角色。短期看这没什么,但长期看,这也可能是反噬美国的伏笔。
来源:军武次位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