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八年前,我们在韩宏校长和其他恩师的带领下,徒步到任山河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路上,我们爬坡过坎,翻山越岭;相互鼓励,互相搀扶。一步一个脚印,一起用脚步丈量革命道路的艰辛。二十九年的坚持与传承不仅会成为同学们青春里无法磨灭的记忆。少年的
4月3日凌晨4时50分
来自固原市第二中学、弘文中学等学校的
2300多名师生
从学校出发
开启徒步任山河祭奠英烈活动
一场延续30年的精神传承
在宁夏固原再次上演
作为全国瞩目的“行走的思政课”
这项活动已坚持30年
风雨无阻!
2024年百里徒步任山河活动
全网直播观看量突破1亿人次
短视频播放量超14.5亿次
话题“宁夏师生祭奠英烈”冲上热搜
被人民日报、央视等央媒评价为
“致敬传承的典范”
2025年4月3日
凌晨4时50分宁夏固原
徒步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的这群学生
再一次让全网破防了
英烈应该慰藉
这盛世里的少年,依然记得你们的名字!
108里,宁夏固原师生用脚步丈量信仰的力量
这片被任山河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
宁夏固原2300名师生用脚步告诉世界
脚下有路眼里就有光!
六盘山下,红旗漫卷!
百里徒步任山河,再次唤醒“我”的青春记忆
网友@努力奋斗~活在当下
我曾参加过两次徒步任山河活动,分别是1997年和1998年。
二十八年前,我们在韩宏校长和其他恩师的带领下,徒步到任山河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路上,我们爬坡过坎,翻山越岭;相互鼓励,互相搀扶。一步一个脚印,一起用脚步丈量革命道路的艰辛。二十九年的坚持与传承不仅会成为同学们青春里无法磨灭的记忆。少年的茁壮成长,人民的幸福安宁,离不开革命先烈的英勇杀敌。
网友@LAVA
我和父亲分别于2018年和1996年参加过徒步任山河活动。
父亲讲述起徒步任山河经历时,眼中闪烁着光芒,从此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从那时起,像父亲一样踏上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的征程,成为我报考弘文中学的动力。在懵懂的认知里,那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行走,也是我对父亲青春足迹的追寻,对未知挑战的勇敢奔赴。
在踏入弘文中学的第二年,梦想照进现实,我怀揣着激动与期待,毅然投身于这场意义非凡的徒步之旅。行进中,一个个坚定的身影,彼此间伸手搀扶的瞬间、老师和家长默默相伴……胜利归来时,四面八方涌来的欢呼,是对我们勇敢与坚持的最高礼赞。第二天,浑身酸痛,每挪动一步都仿佛在挑战身体的极限,那种寸步难行的感觉,却让这段经历更加刻骨铭心。
网友@马彩梅
儿子于2022年参加了徒步任山河活动。
清明节很快到来,那一天早上,天还没有亮,二中校园却早已醒来。我们精神抖擞,手擎红旗,歌声嘹亮,一路互帮互助,互相鼓励。抵达任山河烈士陵园,大家肃立在纪念碑前,听讲解员介绍任山河战斗,我的心变得沉重起来。我用纸巾小心地擦拭着墓碑,看着墓碑上那个“享年18岁”的字样,眼前变得朦胧模糊……我拭去眼角的泪水,郑重地把小白花放在墓碑旁,返回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心情沉重。
网友@月与城风
2021年的任山河之行,我陪同孩子走完了全程。那一年的行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走到黄峁山梁时,下起了雨夹雪,路变得泥泞不好走,但是孩子们也没有放弃。返回时,由于天气原因,改变了行程,水和淤泥让路更加不好走,往返路程远超过了108里。一路征程,一次历练。这才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回来后,我写了一首诗来称赞弘文学子。
沁园春·赞弘文学子
凌晨寅时,弘文院内,号角铿锵。
看校长发令,学生高唱,红旗招展,彩帽轻扬。适至清明,山城连雨,烈烈春寒乌鹊惶。迈开步,任前难黎暗,豪气冲苍。此时泥泞通梁,似鞋套,黏糊胜己装。
看后扶前拽,旁携左带,人人柔嫩,个个坚强。无畏青春,壮行百里,尽显神州儿女刚。缅烈士,敬英雄不朽,励华盛昌。
网友@灬
大儿子在2021年参加过徒步任山河活动,今年恰逢30周年,小儿子有幸将再次参加徒步任山河活动。
想对即将参加的小儿子说:“孩子,这将是你出生以来要走的最长的路途,只要能坚持走完,你就是最棒的!”
网友@固原二中黄金堂
2024年4月3日,固原二中第29次师生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动结束后,学校认为有必要在第30次活动开展之前,回顾梳理29年来师生徒步任山河的相关资料,以便形成可记忆可追寻可研讨的图文材料。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决定整理出一本学生文集和一本媒体报道集,并制作出一本以任山河之行为主线的画册。
我们翻过层层资料,在一个拐角的柜子里,看到了一摞摞影集,发黄的页面和淡淡的浮尘,无声地见证着岁月变迁。我们找到了1994年4月,固原二中将任山河烈士陵园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照片。找到了1995年4月,固原二中学生首次徒步任山河照片……一张张照片,清晰记录着固原二中师生徒步的历史。
我们相信,当一张张相片汇集成册后,固原二中29年的行走,将会呈现出一个立体的画面,这个画面就用一个标题——《行走的思政课》。
网友@Rainbow.L.H
2023年,我参加了百里徒步任山河活动。凌晨,踏着晨露未晞的乡间小径,山风裹挟着杏花的清芬掠过眉睫。行至归途,苍穹将热浪尽数倾倒,嫩柳的荫蔽不过杯水车薪。我看见前排同学的校服领口已被汗水湿透,后排伙伴的脚步也渐渐虚浮踉跄,队伍中渐有同学中暑脱力,腰间水瓶亦已滴水难继。
“给你!”不知是谁先打破了沉默,清冽的甘霖在塑料瓶中荡漾出动人的涟漪。我们突然都懂了,比烈日更灼人的是少年人滚烫的赤诚。有人脱下汗湿的校服用以遮阳,有人用纱布裹住磨破的血泡继续前行,伙伴们的笑声始终清亮如檐角铜铃……
今夜,当我坐在书桌前与二次函数鏖战,任山河的砂砾仍在我回忆里闪烁。那些相互搀扶的温度,那些分享最后一口水的甘甜,那些被汗水浸透的誓言,让我明白,真正的远征从不是翻越某座山峰,而是那年春天种在心里的火种,燃成照亮人生长河的灯塔。百里徒步任山河教会我坚持,就像黄土高原的沟壑深刻进生命年轮——当未来再遇绝壁,我必以当年攀越黄峁山的勇气,在岩壁上凿出属于自己的天梯。
网友@蔡莉
我曾一度以为,这108里只是我青春里的热血片段。直到几年后的今天,我才意识到,它的影响将会贯穿我的一生。就像乡愁一样,难以忘却与释怀。
这场青春红游记,不仅没有被时间残忍地抹去痕迹,反而因为时间的流逝愈发珍贵。关于它的一切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有多难忘呢?我甚至记得沿途随身携带的纸巾上印着的图案,翻越第一座大山时树枝划在胳膊上的感觉,还有到达陵园后吃到的第一口食物……在我尚且稚嫩的青春里,拥有了一场属于自己的“长征”。
该照片由网友summer提供
当“任山河烈士陵园”七个红底黄字映入眼帘时,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铺面而来的历史。在那里,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矗立,青山依旧,浩气长存;战斗英雄的浮雕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历史与牺牲,一时间,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厮杀的情景铺陈开来。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望着那静静矗立着的364座的青石烈士墓碑,这是他们的青春,是他们光辉鲜艳却又短暂的一生。这群十几、二十岁的少年,将热血洒在了脚下的故土,从此青山有幸埋忠骨,巍巍英魂归故里。
网友@金世荣
提起任山河之行,我会用哪些词去形容呢?
距离2015年,我的任山河之行已经过去了十年。
十年前,我关注的仅仅是108里的距离与时间。
十年后,我以为108里徒步是成长的“定海神针”。
自12岁起至今,这样刻骨铭心的经历,在很多个时刻修剪着我的枝丫,成为我的养分。很多年后,我们总会自豪地分享这次经历,领悟它的不同寻常。
该照片由网友Sophia提供
如果不曾走完这108里,我可能不会有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信心。十年间的每一次,我都会回看过往,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成功或失败,我都不断塑造着始终向上、无所畏惧的品格。
网友@某不知名但优秀毕业生
2017年参加徒步任山河活动
这108里,我曾用十二个小时的徒步丈量过
记得动员大会上的“训练营的较量”演讲
记得凌晨五点钟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时
唱着歌举着旗
记得拖着灌了铅的腿互相搀扶走过的那段泥泞曲折
记得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城时的夹道欢迎
也记得见到爸爸妈妈时眼眶酸红但依然挺直腰板的骄傲
该照片由网友无名提供
不走这108里
我大概永远也不知道
经常捉弄人的男生即使很累
也会返回寻找掉队的同学
原来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可以那么强
原来我自己是那么坚韧的一个小姑娘
后来再面对许多事情
我都能带着这一份坚韧走下去
任山河之行从来不只是弘文人的大事
是整个固原的大事
是29年一次又一次的接力
也是一场考验
看着下一级学弟学妹们青涩的小脸咬着牙
刷新学长学姐的纪录
连天的鞭炮声和掌声好似在说
嘿,不错呦,这座小城的未来
可以放心交给你们啦
网友@刘翠萍
作为一名弘文中学的学生家长,我曾有幸在2022年与孩子一同参加第27届扫墓活动。数千名学生、家长凌晨出发,摸黑回家。一起爬坡过坎,翻山越岭,徒步108里到达任山河烈士陵园进行扫墓。作为一名曾经的武警战士,我站在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背靠那一排排冰冷的墓碑,望着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鲜红的大字,内心五味杂陈,有钦佩、有悲痛、亦有感恩。
返回途中,学校希望我能够联系驻固某大队的武警战士,协助学校组织师生返校并保障安全。我与驻固某大队取得了联系,武警支队的领导在了解情况后,欣然答应了请求。
随后,驻固某大队战士们积极响应,为摸黑返校的师生们保驾护航,更有武警战士为师生擂鼓助威。那激昂的鼓声,仿佛是英烈们奋勇杀敌的呐喊,又好像是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武警战士们的支持下,队伍秩序井然,安全顺利地完成了百里壮行活动。
这一路走来,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尊重历史,也学会了感恩和责任。而作为家长和退伍老兵,我见证了这一刻,也感受到了国家对青少年成长的深切关怀,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他们前行。
@网友 小王
我参加了2010年百里徒步任山河活动。
108里的山路远比想象中艰难。正午时分,终于行至任山河烈士陵园,当我们轻扫纪念碑上的尘土,恍惚间那些烈士的名字变得鲜活起来——他们牺牲的时候也许跟我们一般大吧。
返程时,脚掌火辣辣地疼。但有人脚步踉跄时,身后就立即伸出三五双手,或拽或扶,大家都像约定好了一样,无论怎样都不坐队伍后面的“补给车”。“不抛弃!不放弃!”不知谁起了头,我们喊着口号,互相搀扶着一路前行。
在校门终于出现在视线中时,我们像打了胜仗的士兵,自豪感涌上心头。这堂108里的行走思政课让我终生难忘。
@网友 霞光心
那年,我们相互搀扶着踏过了一道道梁,翻过了一座座山,终于抵达任山河烈士陵园。哀乐低回,那些长眠在此的英雄们可曾看到这繁花似锦的盛世,可曾听到在固原这片黄土地上朗朗的读书声?这大好河山终如您所愿。
该照片由网友Daisy提供
象牙塔的学子们未曾忘记历史,也未曾忘记英雄。如果英雄的历史是一本大书,同学们把对生活的爱认真写在这本大书的字里行间;如果英雄的身姿是一棵大树,他们又把可期的未来灌注在这棵大树的枝叶脉络。
这条路,一代代的奋斗者必将沿着前辈的光辉足迹继续走下去。
@网友 Liiiiiiiiiiii
2016年,我踏上了那段百里征程。在任山河烈士陵园,我似乎看到:战士们迎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他们前赴后继,毫不畏惧,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
我仿佛与烈士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在心中默默地问:“是什么让你们如此坚定,毫不畏惧死亡?”“是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责任和对信念的执着。”正是这些伟大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转眼九年过去了,这108里带给我的坚韧、不畏困难永远刻在了骨子里。
@网友 郭新锐
4月1日凌晨5点,满天繁星闪烁,我们翻山越岭,一路坚持,经过5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上午10点左右我们抵达了任山河烈士陵园,此时全然忘记疼痛,怀有崇敬之情,仰望着高高的烈士纪念碑,心情沉重,如果没有他们当初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安宁生活呢?
当夜幕降临,我们终于走完了全程。当看到等候多时的家长为我们助威呐喊,听到那些振奋人心的锣鼓声,同学们热泪盈眶。每个人都无比自豪,因为我们战胜了自己,突破了自我。
我至今难忘这场活动,它不仅磨砺了我的意志,还让我学会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更加坚定了我勇攀高峰的信念。
@网友 虚小云
我是2010年参加的任山河徒步活动。这对当时十多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天还没亮从学校出发,一直到暮色苍茫才回来。印象最深的是返程途中,当我们行至城郊的山谷稍作休整时,发酸肿胀的腿和被磨破的脚后跟好像被地面牢牢吸住,难以起身。最后,在同学们的互相鼓励和搀扶下,我们挣扎着站起,携手走完了最后的路程。
照片由网友花田提供
十五年光阴荏苒,想起那次徒步的点滴依然历历在目。这段经历犹如一颗种子,不仅滋养着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更孕育出同窗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感恩之心。
来源:宁夏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