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这边登记!”4月1日下午,通渭县碧玉镇农膜回收兑换点人声鼎沸,村民们开着满载废旧地膜的三轮车有序排队,工作人员正在认真细致地进行地膜兑换车辆登记工作,并及时建立“以旧换新”兑换台账和收购台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废旧农膜“以旧换新” 行动,
“来,这边登记!”4月1日下午,通渭县碧玉镇农膜回收兑换点人声鼎沸,村民们开着满载废旧地膜的三轮车有序排队,工作人员正在认真细致地进行地膜兑换车辆登记工作,并及时建立“以旧换新”兑换台账和收购台账,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废旧农膜“以旧换新” 行动,正以“减法”根治农田“白色污染”,为春耕生产注入生态动能。
回收废旧地膜,不仅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更减少了农户们的种地成本。这两天,通渭县碧玉镇新城村的街道上,前来交售废旧地膜的农用三轮车排起了长龙。
“早上来了一趟,这是第二趟,太迟了害怕排不上队交地膜。”碧玉镇坷洛湾村村民穆一兵的三轮车斗里,堆满了捡拾来的废旧地膜,穆一兵告诉记者,自镇上推行农膜回收政策以来,他每年都会提前收集旧膜。“以前地膜堆积在地埂上,看着乱糟糟的,现在回收真是既得了实惠又保护环境,这咱必须支持!”
“以前这些地膜要么埋进垃圾坑,要么一把火烧了。”赵河村村民冉变顺的话道出了曾经的无奈。如今,焚烧和乱堆废旧农膜成了“过去式”,更多的村民在春耕之前,将地里的农膜从田间地头捡拾、拉往镇上的回收点进行“以旧换新”。
为确保回收工作高效开展,碧玉镇提前通过微信群、广播等渠道发布通知告知各村农户,在回收现场,组织了各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维持秩序。“由于换地膜的人多,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周边维持秩序,让老百姓安安全全交地膜、安安全全回家。”碧玉镇碧玉村村主任杨的鹏说。
今年以来,通渭县碧玉镇把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作为保护环境、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大事来抓,积极推行“政策支撑+多维宣传+全民参与”工作机制,通过“群众参与、村级组织、网点回收、集中拉运”的四级回收体系,有效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工作。
“我们本次采取‘以旧换新’的方式,按旧膜100公斤兑换1捆新膜的标准兑换,农户积极性很高,目前,已兑换新膜700捆,回收旧膜7万多公斤。”通渭县碧玉镇农膜回收点负责人强红义介绍,根据目前回收情况来看,今年碧玉镇农膜回收废旧地膜预计大约450吨,兑换新膜4500捆。
近年来,通渭县把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和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紧密结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广泛动员农户参与废旧地膜“以旧换新”活动,调动了广大农户捡拾废旧地膜的积极性,有效降低了农田残膜污染,提升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记者 田倩倩 张赛)
来源:致富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