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们在画中,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态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她们在唐伯虎的笔下,工笔重彩的技法,呈现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设色技巧。她们若从画中走来,以独立女性的身姿步入职场,又将打开怎样的人生画卷?
她们在画中,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态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她们在唐伯虎的笔下,工笔重彩的技法,呈现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设色技巧。她们若从画中走来,以独立女性的身姿步入职场,又将打开怎样的人生画卷?
近日,由西京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主导的文物拟人化系列短剧《遗梦古今》正式完成拍摄。该项目依托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等文物资源,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AI短视频技术与汉服文创设计,将文物历史故事与现代价值观相融合,尝试探索新的路径。
短剧以唐伯虎《四美图 又名:王蜀宫妓图》中的三位宫妓穿越至现代社会为主线,通过她们在数字时代的经历,展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与文化认知变迁。剧情融入唐代仕女服饰元素与现代汉服设计,结合屏风画作、唐妆复原等视觉符号,构建文物“活态化”表达。例如,宫妓玉奴通过自媒体探索审美多元化,翠翘则聚焦女性职场平等议题,借古喻今呼应现代价值观。项目团队同步开发了以文物纹样为灵感的汉服周边产品,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向文创产业转化。
项目团队历时12个月,分五阶段完成文物调研、剧本创作、汉服设计及短视频制作。依托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传播策略,短剧采用“微叙事+强互动”模式,构建热点话题实现传播扩散。在全新创作中,宫妓体验社交媒体、职场面试等情节,呈现古代女性在全新社会中思想的萌芽和成长。
团队负责人韩棹泽表示:“我们以文物为媒介,让历史人物成为文化对话的‘发言人’,既保留考据严谨性,又增强观众代入感。”
据了解,通过短视频传播矩阵搭建,短剧覆盖百万级用户,指导教师在项目实践中指出:“这种‘文物IP+新媒体’模式,既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视角,也为区域文旅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目前,《遗梦古今》系列短剧已在抖音、B站等平台分集上线。
来源:教育资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