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保人讲述清明的故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4:02 1

摘要:三月清晨,塘沽烈士陵园主任韩建琛裹紧军大衣,穿梭在陵园的各个角落。距离清明节还有一个月,陵园正在抓紧开展种植新苗、更换石材等维修改造工作。

我们在烈士陵园的土地上,

种下思念的种子。

你们的故事,

在墓碑间传颂。

我们的守护,

在时光中延续。

致敬

三月清晨,塘沽烈士陵园主任韩建琛裹紧军大衣,穿梭在陵园的各个角落。距离清明节还有一个月,陵园正在抓紧开展种植新苗、更换石材等维修改造工作。

挖坑、铲土,一气呵成;插苗、浇水,干劲十足!“坑要挖成一条线”“各种花的颜色要均匀分布”,这些几乎都成了韩建琛的口头禅。松树、海棠、木槿、牡丹,每一枝新芽都代表希望,每一份努力都满含敬仰。他与烈保中心的同事们一起,赓续红色血脉,共植精神丰碑。面对一片片新的“红色”林带,他黝黑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仿佛看到了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希望。

在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三个烈士陵园,不仅为烈士们营造了更好的安息之所,也让后人能够在更加庄严的氛围中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守护

晨曦初破,刘云霞的身影就已出现在塘沽烈士陵园。刘云霞是一名护士,为支持丈夫的军旅事业,随军来到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烈保工作人员,这片陵园成为她新的守护之地。这是她在陵园度过的第三个清明节。

祭扫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刘云霞眼神专注,在人群中有序穿梭,时刻留意现场的每一处动静。突然,纪念碑附近传来一阵骚动,有人高声呼喊:“孩子晕倒了!” 刘云霞的心猛地一紧,迅速朝事发地奔去。只见一个小学生躺在地上,脸色苍白如纸,几个同学围在她身边,却无人敢上前。刘云霞迅速蹲下,动作轻柔而熟练地解开孩子的衣领,确保呼吸道通畅。紧接着,她用手触摸孩子的额头,眉头微蹙,低声自语:“有点发烫。” 她安抚着慌乱的同学:“别慌,我曾是护士,有经验。”转身迅速拿来急救箱并将孩子抱到一旁的椅子上,耳朵贴近孩子嘴边,听着呼吸的频率,手指轻轻搭在孩子的手腕上,感受脉搏的跳动,嘴里不间断地呼唤着:“小朋友,醒醒,醒醒……”时间仿佛凝固,每一秒都无比漫长。

孩子在轻声呼唤中,缓缓睁开了双眼。刘云霞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醒了,可能有点低血糖,没事了。”说罢,把早已准备好的冰糖和水递到孩子嘴边,眼里满是关切。她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是这片英烈安息的土地,更是在传承他们的精神。这个清明,她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为前来祭扫的人们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

赓续

3 月 31 日,晨光划破薄雾,洒落在大港烈士陵园,带来丝丝暖意,一场特殊的主题活动拉开帷幕。

队伍前列,一位93岁高龄的老人面容和蔼地坐在轮椅上,他身上的军装已经洗得泛黄。胸前勋章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往昔的荣光。老人叫徐恒江,15岁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都有他无畏冲锋的身影。他曾受邀作为老战士代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式。

在两名少先队员的搀扶下,徐恒江来到战友房宝刚烈士的墓前,望着墓碑上战友的名字,他的双眼瞬间模糊。徐恒江颤抖着双手,献上鲜花,喃喃自语:“宝刚,我看你来了......"

这次,他随师生来到大港烈士陵园,为孩子们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徐恒江缓缓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他声音低沉却有力:“孩子们,我们能生活在和平的国度,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你们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多年来,徐恒江一直致力于将红色火种传递给下一代。他四处奔走,讲述战斗经历,将红色基因融入孩子们的心灵,激励新一代沿着先辈的足迹奋勇前行。

铸魂

对滨海新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李冰来说,陵园墓碑上的每个名字都十分熟悉。在陵园的1000多个日夜,李冰整理烈士故事、记录文献资料……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与烈士们成了未曾谋面的朋友。

陵园中,每一个烈士名字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尤其是看着陵园中的无字碑,这些年轻的烈士们牺牲在遥远的战场上,再也无法踏上故乡的土地,李冰心中突然泛起一阵酸涩。

李冰将对烈士的敬意与思念化作音符,邀请滨海未来学校合唱团的小学生们演唱。孩子们的歌声清脆纯净,恰能传递出歌曲中对烈士的质朴情感。

在清明期间的烈士祭扫活动上,孩子们身着整齐的校服,站在纪念碑前。伴随着悠扬的旋律,稚嫩的童声响起,歌声在陵园上空久久回荡。

每一次对英烈的仰望,都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传承;每一份当下的坚守,都是为红色基因注入鲜活密码。赓续,不仅是时空的接力,更是以创新为火种,将历史的星火淬炼成照亮前路的火炬。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