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戏弄了我一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2:53 1

摘要:1972年底,我们这批苏北乡镇中学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农村户口的都回家种地挣工分了,城镇定量户口的(俗称硬本子,因为户籍本封面是硬的)不久后,绝大多数也都按政策下放当了知青。而像我这些出生于农村小集镇、属于定销户口的(俗称软本子),既无地可种,也没有下放当知青的

1972年底,我们这批苏北乡镇中学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农村户口的都回家种地挣工分了,城镇定量户口的(俗称硬本子,因为户籍本封面是硬的)不久后,绝大多数也都按政策下放当了知青。而像我这些出生于农村小集镇、属于定销户口的(俗称软本子),既无地可种,也没有下放当知青的资格,更没有机会被计划推荐上大学或招工。其时,如临荒野,四顾茫茫,不见有路,不见远方。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不少软本子男同学在家长的张罗下,纷纷找师傅学手艺去了,最多的是学木匠。当时,父亲也曾探问过我的想法,见我不语便已意会。但还是丢下一句话:你总得找点事做做。于是,我就到处找零活干,曾给当吋公社的磷肥厂从船上抬磷矿石上岸,给粮管所抬收储粮上囤。在73年夏天到来时,我又很无奈地卖起了棒冰。那个夏季,天天关注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只要天气好,每天早晨四点半前,我便拖上空箱,骑行十五华里,赶到县城副食品厂专门窗口排队进货。一待棒冰装箱完毕,立马返回。路过家时,稍作停留扒口饭,再往海边方向骑行十五华里左右,到达那个属于上海管辖的知青农场(即现在海丰农场),便在农场的各居住点间转悠吆喝。当时我也备了一块卖棒冰人都有的长方形小木块,其作用有点像惊堂木。当“香一一蕉棒冰一一啪啪”响起时,知青们知道,卖棒冰的来了。一般情况下,转三、四个居住点,在午后一、二点钟即可卖完回家。但有一天因天气较凉,到了下午三点以后还没卖完。当时饿得不行,还担心箱里的棒冰要化,情急之下用剩余的棒冰同知青换了一碗挂面,这碗面虽然影响了我那天的收入,但当时的那种满足感仍让我至今难忘。

在夏天过去后不久,正逢征兵季,我报名并通过审核参加了体检,哪知道血压指标不正常,让我的当兵梦成了泡影。这时,小镇上兴办一照相館,我有幸被安排当学徒。但工资每月仅十二块,且无出师之说,干了近五年,没加几块钱。这与当时那些硬本子户口被计划招工的相比,差别甚大,心理很是不平衡。所以,当1977年下半年听说要恢复高考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结果,虽然通过了初考,但统考后估计因数理化拉分太多而无声无息。到了1978年,准备了一下,改考文科。经过初考、统考,又经漫长的等待,终于收到了江苏师院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拿到通知书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办理了户口迁移证明。到校报名注册的那天,当我交了户口迁移证明时,心想:终于告别软本子了。四年后,我被分配回老家县城中学,户口便理所当然地落在学校的集体户头上。这时,我又觉得这个户口对我已没什么大的意义了。后来虽历经成家生子、工作变动、住址变迁,我都没有理这个户口。但每次工资调整或填个人信息表时,都让我感到沮丧和愤愤。因为,我上大学前当学徒的小镇照相馆,虽然也是集体的,但属于软本子时期的小集体性质,而这段在小集体的工作时间,按政策规定不能计为工龄。以致于直到退休,由于工龄短,使我的养老收入都受到直接的影响。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一退休,便与老婆一起办了护照,准备出去看看世界。谁知旅行社在集体办理签证前,审核资料时通知我,说我个人提供的家庭信息资料不全。我一听便明白了,因为我家的户口本上只有老婆一人,儿子早就因上学就业迁出,而我仍在学校的集体户头上。于是,我不得不去属地派出所出公函,以证明我和老婆是一家。

人生中好像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度为了某个事物或向往,你会不懈地努力,苦苦地追求。而一旦拥有或实现,你可能又会感到,不过如此,甚至慢慢淡忘。在不经意间,又会提醒你:那曾经的努力和追求。这也许是以另一种形式告诫我们不忘初心吧。就个人而言,我想,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会告诉后人:到时别忘了帮我把户口迁移证带上。

作者江苏盐城人

来源:大地新闻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