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四大着力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3 13:30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这既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应对经济波动和风险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江苏更好地发挥经济发展的“头雁”作用,引领和推动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这既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应对经济波动和风险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江苏更好地发挥经济发展的“头雁”作用,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和使命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经济增长总体是不平衡的,它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开始,通过扩散效应和极化效应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江苏、广东等经济大省作为发展的核心引擎,以占全国少部分的土地空间和人口数量,创造了大多数的经济总量和产业利润,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并通过产业集聚、技术扩散和要素流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实现协调发展,成为加快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应对发展不确定性的压舱石。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通过加税等手段频频对华施压,西方国家“小院高墙”式的封锁态势短期内难以扭转。经济大省站在我国开放发展的最前沿,既要能保持发展定力,实现稳定增长,以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又要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最新经贸规则,构建连接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主要枢纽和关键节点。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国制造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严重,随时有可能发生堵链断链风险。经济大省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体系布局,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切实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打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天花板”,担负起科技自立自强创新格局“第一方阵”的重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四十多年过去,如今面对的改革任务更多的是“深水区”和“硬骨头”。经济大省既要发挥好率先发展的“领头羊”作用,又要争取更多改革自主权,加快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通过差异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区域内生活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路径和积累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明确要求。近年来,江苏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因地制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GDP增量全国第一,率先迈入“城均破万亿”阶段,切实把“挑大梁”的使命责任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江苏要把握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四大着力点,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江苏贡献”,打造“江苏样本”。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科技创新是核心引擎,产业创新是关键载体,推动两者深度融合,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求。一是率先构建贯通式全链条成果转化机制,打造“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融合模式,深化产业界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二是发挥江苏科教资源雄厚优势,加快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试点,推动大学科技园与地方产业园协同发展,建设“校区-园区-城区”融通发展的环高校创新生态圈。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大对于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乡镇企业崛起发展,再到“昆山之路”“园区经验”,江苏的跨越发展,正是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的真实写照。一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清理地方保护政策,避免区域间“政策洼地”竞赛,以深化改革破除路径依赖,实现从“内卷”到“竞合”的跃迁,回归“创新驱动、效率优先”的发展本质。二是发挥好自贸试验区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叠加优势,全力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提升产业园区建设能级,加快培育投资贸易流通新动能新优势,率先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三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健全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统筹协调机制,研究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相关指标并纳入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推动创新要素向发展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聚焦发力,形成智力支撑的组织化体系化竞争优势。

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经济大省应树立全国一盘棋的理念,坚定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的“主动融入者”和“发展引领者”,实现全局优化和区域发展的共赢。一是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以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为牵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长三角优势产业需求,全面提升共同体创新策源能力,共同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世界人才高地。二是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段,坚持共抓大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与中上游省份共同建设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三是深化“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以共建国家为基点更大力度布局海外市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加密水陆空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推动开放江苏与世界双向奔赴、互惠共赢。

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体现在人民群众是否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实现共同富裕。一是持续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发展,推动南北共建“产业飞地”,共建“苏北好江南”,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探索积分制等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差距。二是夯实社会发展民生基础,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围绕“1650”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培训水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完善多层次多支柱保障救助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三是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探索人文经济学发展江苏路径,既追求“物”的富裕,又注重满足精神、文化和思想的富足,让开放、包容、创新的人文精神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作者丁宏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研究院院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