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暑期研学再创佳绩,与300余名少年共赴山河之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13:18 2

摘要:这个夏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系列研学活动圆满落幕。人文社与17个营期的300余名营员一同走过冷湖的浩瀚星空、敦煌的千年洞窟、新疆的辽阔山川与洛阳的唐诗故地,在行走中感受文学、科学和历史的交汇融合,见证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沉浸体验与成长之旅。

这个夏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系列研学活动圆满落幕。人文社与17个营期的300余名营员一同走过冷湖的浩瀚星空、敦煌的千年洞窟、新疆的辽阔山川与洛阳的唐诗故地,在行走中感受文学、科学和历史的交汇融合,见证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沉浸体验与成长之旅。

人文社暑期研学活动设有四大主题营地,分别是:科幻文学探索营(敦煌-冷湖)、星际穿越·火箭少年探索营(冷湖)、“跟着茅盾文学奖作家游新疆”以及洛阳“人文少年诗词营”。研学营的同学们在科幻世界中畅想未来,于火箭组装中触碰航天梦想;穿越壮丽新疆,与文学大家同行对谈;走进千年古都,身着汉服、吟诵诗词,感悟中华文脉的深厚力量。这一段跨越科学、文学与历史的旅程,不仅拓宽了视野,更让每个人在实践与体验中收获了成长、友谊与自信。

名师引路,群星闪耀

人文社暑期系列研学活动特邀了来自不同领域,阵容强大的导师团队,带领同学们开启知识与灵感之旅:

新疆营由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老师领衔。学员们来到刘亮程老师所在的木垒书院,与大师面对面对话。刘亮程老师围绕“乡村与写作”“万物有灵”等主题,分享了他对土地、自然和文学的理解,引导同学们从日常细节中发掘写作素材和情感力量。

四期科幻文学探索营分别邀请了知名科幻作家江波、丁子承、汪彦中、阿缺,从科幻创作到星际文明,在科学与幻想间点燃孩子们心中创作的火焰;

星际穿越·火箭少年探索营由知名科幻作家杨平夏笳老师亲临现场,引导孩子们思考未来与人类命运。

洛阳“人文少年诗词营”则由文化学者、《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彭敏担纲,他以轻松幽默又深入浅出的方式,解析经典、让古典诗词成为可感可诵的生命体验。

与大师对话,正是人文社研学始终秉持的追求——作家们让孩子在文学与思想的交汇中开拓视野、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真正的滋养与力量。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温暖的陪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学的种子。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要向所有传递智慧、点亮心灵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福!人文社研学始终秉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希望以文学和行走为载体,成为知识的传递者,与孩子们心灵的引路人。

人文社暑期研学豪华导师团

人文诗意,星海征程

“跟着茅盾文学奖作家游新疆”研学营以乌鲁木齐为起点,深入北疆与东疆,全程融合文学、历史、地质、生态与民俗等多重维度,是一场知行合一的深度文化体验。在乌鲁木齐,同学们游览了野马古生态园,了解汗血马文化,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重走历史轨迹,伴随着悠扬的新疆歌舞,同学们一路向北,穿越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寻找普氏野马的踪迹,深入可可托海三号矿坑触摸的功勋矿脉,在乌伦古湖辨析地质演变;继而走进禾木古村,聆听图瓦人的民族乐器演奏,还亲手制作哈萨克族毡帽,于暗夜星空下辨识银河;此后更探秘喀纳斯的湖怪传说、五彩滩的斑斓地貌,驰骋于S21沙漠公路吟诵边塞诗篇,在天池畔结合《山海经》解读西王母神话;最终抵达木垒书院,与茅奖作家刘亮程共话“万物有灵”的写作哲学,并在吐鲁番的火焰山、坎儿井与库木塔格沙漠中,完成从文学想象到地质实证的跨越。

科幻文学探索营则是一场贯穿敦煌历史与冷湖星际的时空穿越之旅:学员们从敦煌集结启程,在莫高窟凝视千年艺术,于鸣沙山体验丝路行商,并通过泥胚画制作、汉简家书等课程深入敦煌文化;随后穿越至石油小镇感悟红色奋斗精神,再沿火星一号公路抵达火星营地,身穿航天服参与登陆仪式,在雅丹地貌中徒步寻找生存物资,体验异星生存的挑战与协作;夜晚不仅仰望银河、记录感受,更在科幻作家引导下将穿越经历转化为创作,讲述并完善自己的科幻故事;最后探访冷湖天文基地,与世界级天文台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在现实与想象、历史与未来的交错中,完成从敦煌文明到星际探索的跨时空认知升华。

在火箭营,学员们亲手组装并发射三枚不同功能的火箭,在戈壁深处的冷湖实验室里体验航天员餐、使用专业仿真软件设计任务,通过小组协作将深空火箭送入五百米高空并成功回收;当夜幕降临,他们透过天文望远镜凝视宇宙,登上赛什腾山天文基地,与世界级望远镜背后的科学家面对面交流。行程更跨越至犹如异星世界的俄博梁雅丹地质公园,进行徒步拓展、身着宇航服完成火星任务拍摄,沉浸于科学与探索的真实场景。与此同时,银河奖与星云奖得主科幻作家带领他们开启文学工作坊,整个旅程不仅覆盖火箭工程、深空探测和天文观测等多层次科技实践,也融入红色石油精神与科幻人文表达,是一次贯穿技术、自然与人文的跨维度深度研学体验。

洛阳“人文少年诗词营”是一场以诗词为脉络、穿越十三朝古都的深度人文之旅:学员们从换上古装开始,便在龙门石窟与“白居易”对诗互动,在白园静思酬唱雅韵;走进四大博物馆,从洛阳博物馆的浩瀚文物到古墓博物馆的时空纵深,沉浸式解读文明变迁;亲手体验传拓、掐丝珐琅、三彩上釉等非遗技艺,对话非遗传承人,将千年技艺带回家;于唐宫御宴中感受李白笔下的盛唐气象,在九州池、天堂明堂间梦回大唐繁华;更走进杜甫故里,在情景剧中体味诗圣情怀,于运河诗画中触摸流淌的文化基因。每晚还有大师课堂,由《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彭敏、高校学者与文史导师带领深入解读经典。这是一次融博物馆览珍、非遗手作、古装沉浸、诗会雅集与名家讲堂于一体的文化寻根之旅,让少年在洛阳这座“行走的诗城”中,真正成为诗词的传承者与表达者。

知行合一,别样课堂

在这片没有围墙的课堂上,孩子们以双脚丈量知识,用双手触摸真实。本次研学课程体系设计层次丰富、内容扎实,真正实现跨学科融合与深度体验。

在“跟着茅奖作家游新疆营”中,新疆营的学员们漫步于喀纳斯湖畔,在月亮湾的澄澈、神仙湾的朦胧与卧龙湾的葱郁之间,感受造物的神奇。他们亲手采集水样、检测pH值,在实践中理解了水体保护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可可托海的矿坑中,他们化身“小小地质学家”,挖掘矿石、探寻宝藏,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球科学与资源探索课;同时,他们深入体验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民俗文化,学习马背民族的历史与精神,并走进可可托海功勋矿山,体会一代代矿工为国奉献的坚韧品格。

科幻文学探索营则融合敦煌莫高窟艺术、古代汉简家书实践、冷湖火星基地生存课程,通过八公里戈壁徒步锤炼意志,更在科幻作家带领下将切身经历转化为文学创作,完成从体验到表达的升华;

火箭少年营以高度专业的航天工程实践为核心,从火箭设计、组装到发射全程亲手操作,亲临冷湖天文基地聆听科学家讲解,仰望国家级天文望远镜,感受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而洛阳诗词营则以古代诗人为线索,行走于龙门石窟、白园、博物馆和运河遗址之间,沉浸式体验《洛神赋》情景剧场,亲手尝试传拓、掐丝珐琅等非遗技艺,并在名家指导下品读古典诗词、写作实践,真正实现了历史、文学、美育与实地考察的多维贯通。

可以说,四条线路均注重沉浸代入、动手实践与名家引领,让学员在真实的场景中,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怀的全面提升。

好评如潮,满载而归

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完成了多项具体的学习任务与成果输出。在科学探索方面,他们亲手制作并成功发射了模型火箭,深入矿坑实地采集了矿石标本,并填写了详细的研学手册,记录下整个实践过程。在人文体验方面,同学们体验了多种非遗手工艺项目,包括制作模戳印花、书写汉简家书、创作敦煌泥胚画等,还穿着汉服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此外,同学们通过与文学、科学领域的专家面对面交流,获得了专业指导,同时在团队协作中结识了来自各地的新朋友,拓展了人际交往能力。整个研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注重从学习到产出的完整闭环,使同学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成果。

指导专家指导营员写作

采集植物标本与矿石

填写研学手册

这些特殊的体验,早已超越传统的学习模式,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探索中收获智慧,这正是人文社研学营希望传递的核心——世界是最好的课本,经历是最好的老师。

在作家与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凝练于笔端,创作出了一批充满想象力与真情实感的优秀作品。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捕捉细节、构建人物,更在写作中实现了自我表达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

营员们的作品体裁丰富多元,涵盖游记、小说与诗歌等多种形式。他们在游记中记录山河壮阔与市井烟火,在小说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更以诗歌凝练意象、抒发情感,每一件作品,都是少年与世界的对话。

在本次研学之旅的终点,每一位坚持探索、勇敢表达的同学,都获得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郑重颁发的获奖证书及结营证书。这两份证书,不仅是对孩子们精彩表现的高度认可,更是他们成长的宝贵见证。

与此同时,家长们也纷纷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认可与感谢。这些真挚的留言,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人文社研学营价值最生动的体现。

这个夏天,感恩如潮。我们要向每一位信任并托举这场文学之旅的家长道声感谢;也要为每一位朝气满满的同学们用力鼓掌。我们更由衷感多方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是你们的远见与担当,让这场跨越时空的研学得以落地生花。

行程中难免有未能尽善之处,是家长们以“海纳百川”的包容体谅,用信任默默支持我们不断优化与成长。这份厚意我们深深铭记——它让我们更坚定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研学初心:始终以文化为根、以科学为翼,陪孩子们在行走中读懂山河、在创作中认识自己。

期待下一次相遇,继续以文学之名,共赴山河,同见天地。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