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七岁的小远就蹲在塑料盒前,鼻尖几乎碰到那排嫩白的豆芽。他指尖轻轻碰了碰豆瓣上的细绒毛,回头朝我递来日记本:“妈妈你看,今天它们的芽尖又弯了一点,像在鞠躬。”纸页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线条,旁边用铅笔写着“3月12日,晴,豆芽长到1厘米,叶子还没
我以孩子观察窗台上的豆芽、向日葵和蚂蚁等动植物,结合天气变化记录日记为线索,用细腻笔触描绘观察中的小细节与情感变化,展现科学记录习惯的养成过程。
窗台上的豆芽与檐下的雨滴:跟着孩子的观察日记,看见时光里的细微生长与自然私语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七岁的小远就蹲在塑料盒前,鼻尖几乎碰到那排嫩白的豆芽。他指尖轻轻碰了碰豆瓣上的细绒毛,回头朝我递来日记本:“妈妈你看,今天它们的芽尖又弯了一点,像在鞠躬。”纸页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线条,旁边用铅笔写着“3月12日,晴,豆芽长到1厘米,叶子还没张开”,末尾画了个小小的太阳。
那盒绿豆是上周六泡的。我们一起把圆滚滚的豆子放进清水里,小远盯着水面上浮起的碎皮,突然说:“它们是不是在脱衣服?”我没直接回答,只让他每天早晚各看一次,把看到的都记下来。第一天,豆子吸饱了水,变得鼓鼓囊囊,他在日记里画了两颗胖绿豆,旁边标着“软乎乎的,像爷爷种的蚕豆”;第二天,种皮裂开一道小口,露出一点点嫩黄,他用彩笔涂了黄色,还在旁边画了个问号:“里面藏着什么呀?”
动植物的生长从不是轰轰烈烈的事,却藏着最动人的耐心。小远的向日葵种子是植树节那天埋下的,装在旧牛奶盒改的花盆里。他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浇水,蹲在花盆前数土面上的裂纹。第五天早上,他举着花盆冲进厨房,声音都发颤:“妈妈!有个小绿芽顶破土了!”我凑过去看,细细的芽尖裹着种皮,像戴着小帽子,土面上还沾着它顶起来的小泥块。那天的日记写得格外长,他画了芽尖的特写,甚至把泥土的颜色分成了“深棕”和“浅棕”,末尾加了句:“它一定很用力。”
蚂蚁是意外的观察对象。某天傍晚下过小雨,花坛边爬满了搬食物的蚂蚁。小远蹲在台阶上,手里捏着半块饼干屑,却迟迟不放下。“它们会不会找不到家?”他问。我指给他看蚂蚁排队的路线,沿着墙根有一道细细的水印。他掏出日记本,趴在地上画了三行小黑点,最后一只蚂蚁的触角画得特别长,旁边写着“风变凉了,它们要把饼干屑搬回家”。那天的天气记录里,他除了画小雨滴,还加了句“空气闻起来像洗过的衣服”。
科学观察从不是冰冷的记录,而是带着温度的感知。小远的日记本里夹着各种“宝贝”:一片被虫咬过的梧桐叶,压平了夹在3月18日那页,旁边写着“叶子上有小洞,像小窗户”;一粒被麻雀啄剩的向日葵籽,贴在4月2日的日记里,配文“麻雀也喜欢向日葵吗?”天气变化更是成了他的“老朋友”——清晨看到窗玻璃上的水珠,就知道是阴天,会在日记里画一层薄雾;傍晚闻到青草味变浓,就会写上“明天可能要下雨”,然后把向日葵花盆搬到屋檐下。
有一次,连续两天下雨,窗台上的豆芽开始发黏。小远蹲在那里看了很久,小声说:“它们是不是不舒服?”我和他一起翻之前的日记,发现前一天他多浇了一次水。“可能是水太多了,空气也不流通。”他摸着下巴,像个小大人,然后在日记里写下“错误:浇水太多,豆芽有点烂了”,还画了个哭脸。第二天,他把豆芽盒搬到通风的门口,每天只浇一次水,过了两天,新的芽尖又冒了出来,他在哭脸旁边画了个笑脸,写着“改正:少浇水,多通风,豆芽又长大了”。
观察日记渐渐成了我们家的“小秘密”。每天晚上,小远会拉着我坐在台灯下,翻着日记本讲他的发现:“妈妈你看,4月5日那天刮大风,向日葵的茎弯了,但是第二天它又直起来了,好厉害!”“3月25日下雨后,蚂蚁比平时多了三倍,它们是不是在找新食物?”他的眼睛里闪着光,手指在纸页上的线条和文字间滑动,那些稚嫩的笔触里,藏着对自然最纯粹的好奇。
我还记得第一次带他观察天气时,他指着天上的云问:“为什么云有时候像棉花,有时候像鱼鳞?”我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让他每天画云的形状。过了半个月,他突然说:“画鱼鳞云的那天都会刮风,画棉花云的那天会下雨。”原来,不用刻意说教,那些细微的观察自会在他心里生根发芽,让他慢慢读懂自然的语言。
现在,小远的日记本已经写了大半本。翻开来看,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简单的句子和稚嫩的图画,却处处是动人的细节:豆芽顶破种皮的瞬间,向日葵叶子上的露珠,蚂蚁搬食物时晃动的触角,阴天里变得沉重的花瓣,雨后空气里的泥土味……这些细碎的记录,像一串珍珠,串起了他与自然相处的时光,也让他慢慢学会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灵感受。
昨天傍晚,他拉着我站在楼下看晚霞。夕阳把云染成了橘红色,风一吹,云慢慢飘着,像一群赶路的小羊。“妈妈,今天的晚霞是橘红色的,明天一定是晴天。”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小本子,快速画下晚霞的颜色,旁边写着“4月15日,晚霞橘红,风从西边来”。晚风拂过他的头发,也拂过本子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我突然觉得,那些看似简单的观察记录,不仅培养了他的科学习惯,更让他学会了珍惜时光里的每一个细微瞬间。
文章通过孩子观察中的真实细节传递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欲。你是否觉得这样的内容符合预期?若想增加特定动植物观察场景或调整情感表达强度,可随时告诉我。
来源:远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