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是2023年12月31日,我有幸受邀参加了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老师的跨年演讲北京分会场活动。因为曾在“得到高研院”分享过六顶思考帽的技术以助力召开私董会,我被荣幸地安排在第一排,和老师同学们比邻而坐。
我的新书《像高手一样讲故事》开始发售了,请你们多指正。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想用书中的25个故事,陪你走过一段时光,体验故事的力量。
跨年演讲的开篇启示那是2023年12月31日,我有幸受邀参加了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老师的跨年演讲北京分会场活动。因为曾在“得到高研院”分享过六顶思考帽的技术以助力召开私董会,我被荣幸地安排在第一排,和老师同学们比邻而坐。
晚上8:30。灯光聚焦在罗老师身上,他准时开启了第九年的跨年演讲。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开场没过两分钟,罗老师便向观众抛出了一连串问题:“在这个跨年时刻,你们为什么要听一个年近半百的中年男人在这里叨唠四个小时呢?跨年演讲究竟有什么用处?站在台上的我,对你们来说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罗老师开始讲述起一段往事。他回忆起当年在中国传媒大学求学时听到的一个段子,而我们则屏息凝神,期待着他揭开谜底,带我们一同探寻跨年演讲的意义所在。
“话说,电视系的一位同学,有一次要交一份电视纪录片的作业。但是他拖到最后一天下午,什么也没干。要知道,做一条片子,要拍,要写,要编,工作量很大的。
那他怎么交作业呢?
最后一天下午,他借了摄像机,打开镜头盖,开机,拖着摄像机在学校的草丛里、树荫下走了一圈。也没有编辑,原始素材一刀没剪,就把这条片子交上去了。
据说,这份作业得到了老师疯狂的表扬。为什么呢?因为他给这条片子取了一个名字——《狗眼看世界》。
这个段子听起来荒诞,但是对我后来的工作启发巨大。
它告诉我,虽然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只要肯换角度,哪怕只是镜头的位置稍微低一点,总能发现一些惊喜。
这可能就是跨年演讲和我,对你的用处吧。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对你非常有用的事情,但它们藏在各个角落里,不作声,也没有流量。你也需要有人换个“狗眼看世界”的视角,帮你找到它们。
今年,我就用这种“寻回犬”的精神来准备这场跨年演讲。
就像这只金毛,到草丛里、泥坑边、树荫下、视野外,四处寻找。
一旦发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就咬住不放地叼起它,四蹄翻飞地跑回来,气喘吁吁地给你看。
作为一条寻回犬,我为什么相信这些东西对你有价值?
因为人间不过就是那些难题,每个难题都绝不止一个答案,而那些真正有趣的答案,往往在你视野之外。”
罗老师的语气谦逊而自嘲,用一个“狗眼看世界”的故事引出了“为什么是我讲?”的话题,进而分享了跨年演讲的目的——以不同视角为大家解读这个世界和时代,为他心目中的知识君王做好参谋和咨询工作。
这个开场令人忍俊不禁——“狗眼看世界”,一位资深媒体人、公司管理者、终身学习者希望一如既往以人点燃人的姿态,掏心掏肺地把自己的洞察传递给观众,让芸芸众生从中获益。
这个基调把观众拔高,让自己谦卑,激发了人们对罗老师的感谢和感激之情,也许还不好意思去抨击或批判他。他的开场故事快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讲一个好故事,就从为什么开始我们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个人故事,因为每个人都不同。关键是个人故事对他人会有什么启发?所以从“为什么听我讲?为什么您来听?为什么讲这个”的提问式互动启动了一个故事之心,引发听众的好奇。
2009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常和同学们探讨:那些最受欢迎的教授,往往不是专业领域最权威的学者,而是最擅长将复杂概念转化为生动故事的人。不论讲多么枯燥的内容,他们都能转化为对我们有启发、有收益的故事。他们做对了什么呢?
结果,就在那一年,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知名教师,在哥大教授战略沟通课的西蒙·斯涅克登上了TED演讲台,普及了伟大的领袖都是从“为什么”开始的概念。他的演讲成为有史以来收视率排名前五的TED演讲,至今仍有超过5000万的播放量。他研究了几乎所有高成就领导的讲话和风格,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圈”理论。
他说,最有效的沟通总是从“为什么”开始,卓越的领导者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能够深入探究“为什么”做某事,而不是仅仅关注“如何”操作或“什么”结果等表面层次。这一法则的名称来源于一个象征“黄金”的圆圈,代表其核心价值和重要性。
例如,乔布斯在介绍产品时,总是从“为什么”开始。他会强调产品的设计理念和用户体验,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参数。这种从内而外的思考方式不仅激发了员工的激情,也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我在为部委领导开设的英语培训中,对那些学员说到:“我们的课程目标不是‘提高英语水平’,而是‘要让您们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这才是为什么您们应该学英语”。所有人的学习动力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怎么表达的?最近一项针对企业高管的调查显示,8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要审阅超过50份报告,但能记住具体内容的不足20%。作为一名在培训和教育领域从业30年的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这种“表达失效”的现象正在蔓延开来。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个现象——“知识的诅咒”——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时,往往会不自觉地使用同行才能理解的表达方式,却忘记了沟通的本质是建立共识。我想起在摩托罗拉大学任教时,一位领导在我们的《商务呈现》课程开班时对很多资深工程师说到,他发现自己可以用30页PPT详细说明技术参数,却无法用3分钟让市场部同事理解这项技术的价值。所以我们的表达要改成对听众友好的方式,那才是真正会讲。
怎么讲?
让故事的力量从认知科学到传播实践。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听到故事时,大脑中会有多达7个区域被同时激活,包括处理语言的布洛卡区、处理感官信息的感官皮层等。这就是为什么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强调:“我们无法通过逻辑说服他人,除非先触动他们的情感。”
我的一位朋友经常参与慈善公益项目的评审。他给我讲过一个例子,令人动容。他说,一位公益人在介绍项目时,并没有直接陈述她的诉求,而是从一位农村留守儿童的真实经历讲起。当她说“这个孩子每天要走两小时山路去上学,我们的任务是希望能够帮助像他这样的孩子更便捷地学习,不再需要穿过险峻的峡谷,淌过刺骨的溪水,平均一个礼拜磨破一双鞋…...”。可想而知,整个答辩委员会为之动容。水到渠成,她的项目很快获得资助。
在《像高手一样讲故事》中,我请读者想象:“如何用一句话让百事可乐CEO放弃百万年薪?”——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就是乔布斯当年完成的壮举。
用为什么启动,追问动机、意义、价值、情感。那你会怎么说呢?
附:《像高手一样讲故事》【内容简介】
故事是把一个个冲突和颠覆的事件呈现在我们面前,目的是连接人心、推进改变。它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决胜未来的关键能力。一个好的故事能输出“秒级的影响力”,唤醒情感、传递价值。这种能力的背后是强大的故事思维,它需要我们不断锤炼和提升。本书以创新和极简的故事线串接起故事思维的要素,以一个故事生成器快速打造故事之心、故事之线、故事之旅,为自己、为组织、为品牌、为用户,也为展望未来讲好故事,让你成为一位“首席故事官”,在任何场合都能以故事为媒,输出力量。
【作者简介】
王琼是众多培训公司的首席讲师、金牌讲师,1996年成为摩托罗拉大学的外聘教师,是中国本土最早获得认证的培训师之一。她曾在高校工作,担任过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后出国深造,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瑞士日内瓦大学的高级硕士。近年来,她专注在训练故事思维、高管演讲路演、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训领域,线下培训的学员达60,000多人次,授课场次达2000多场,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故事的内核是回答:为什么。
用“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请您听?”“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启动吧。
想一想,你如何用“为什么”打动一个卖汽水公司的CEO加入苹果公司?
文章:王琼
王琼·输出的力量工作室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你的感悟。
来源:陈姑娘兜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