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想要寻找一种生命,能见证千百年风霜和一座城市的变迁,那古树就是非常合适的。近段时间,衡山县林业部门和村民想方设法,让衡山县长江镇新源村一棵树龄190余年的古樟树重焕新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廖晶 文雅婷
如果想要寻找一种生命,能见证千百年风霜和一座城市的变迁,那古树就是非常合适的。近段时间,衡山县林业部门和村民想方设法,让衡山县长江镇新源村一棵树龄190余年的古樟树重焕新生。
长江镇古樟树抢救复壮施工现场
“我们对这棵树的感情很深!”
“我搬过来50多年了,看着看着这棵树就长大了。”
“我们小时候,这棵树枝繁叶茂,很漂亮,在树下乘凉很舒服!”
这棵古樟树,位于新源村的河堤边。它姿态优美、枝繁叶茂,宛如一把巨大的绿色伞盖,在风雨中屹立了190多个年头,是当地历史发展变迁最鲜活的见证。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而言,古樟树的身影早已成为他们心中的精神象征。
“生病”的古樟树
然而,近几年,村民们发现,陪伴他们多年的古樟树“病了”,渐渐失去了生机,枝条干枯、树叶发黄,还有缩冠的迹象,仿佛随时可能走向生命的终点。这让村民们揪心不已,连忙将情况反映给村支“两委”,寻求帮助。
原来,由于新源村紧邻湘江河畔,为了防汛抗洪需要,附近修建了防洪堤,加之路面水泥硬化,古樟树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影响。
为此,衡山县召开了专门的现场办公会,商讨治疗之法。同时,迅速组织专家展开现场会诊,经过诊断发现,这棵古樟树已经处于濒危状,情况不容乐观。
为留住这矗立190余年的自然瑰宝,专家为古樟树“开方施救”,经过多轮研讨,制定了详尽的抢救复壮保护实施方案,从根到枝全面展开抢救行动。
修剪古樟树的干枯枝条
3月27日,抢救行动正式开始。附近的村民们心中牵挂着古樟树的情况,早早地便来到了施工现场。
“今天特意赶到这里来看,希望能够这棵树能够焕发新生,恢复原来的模样,变得枝繁叶茂。”村民刘芳东关注着古樟树的修复情况。
只见工作人员通过高空作业车开展作业,仔细观察古樟树的每一处细节,将枯枝全部锯掉,保留鲜活枝条,并进行了全面消毒,确保古樟树的“伤口”消炎到位。
专家介绍,完成回缩修剪的工作后,还将在古樟树树冠投影范围内的水泥硬化路面上打透气孔,同时在树木主干和根系铺设透气管,构建透水透气层,做好营养输液复壮等工作。
“既要保证通行和抗洪方面的需求,又要保证这个树能够慢慢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磊说:“目前做的这些抢救措施,预计一个星期可以完成,但是后续还需要养护,有可能要三到五年,才会慢慢可以看到它比较优美的姿态。”
换个角度看,古樟树是幸运的,但这样的幸运儿又不止它一个。从衡山县林业局获悉,近年来,衡山县围绕“绿色、发展、共享”的理念,以“保护古树名木,留住历史记忆”为重点开展常态化的古树保护,对古树进行抢救复壮,加强古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共抢救复壮古树名木20余株,为全县古松树进行生物防治30多株,建设古树公园一处。
“这次修复行动,不仅是解决当地群众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古树名木保护进行宣传,我们在此也呼吁全社会都参与到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来。”衡山县林业局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唐志美说。
树常青,山水才有韵,乡情才有根。期待这棵古樟树在各方的全力救治和精心呵护下重换新生,再次枝繁叶茂。
本文来自【新湖南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