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互降两日效应:美国客户订单如潮,义乌厂商连夜赶工发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5 10:04 2

摘要:最近,义乌的玩具老板成正仁有点忙。5 月 14 号那天,他跟记者说,美国客户全嚷嚷着要发货,订单量蹭蹭往上涨,特别是一款套装玩具,出货量一下子飙到了 18 万套。为啥?客户觉得这玩意儿能卖爆,提前加大采购量了。

最近,义乌的玩具老板成正仁有点忙。5 月 14 号那天,他跟记者说,美国客户全嚷嚷着要发货,订单量蹭蹭往上涨,特别是一款套装玩具,出货量一下子飙到了 18 万套。为啥?客户觉得这玩意儿能卖爆,提前加大采购量了。

说起这事儿,还得往前倒腾倒腾。前两天中美在日内瓦谈经贸,发了联合声明,关税缓和的苗头算是露出来了。成正仁现在心态特稳,他说:“早说了,美国人离不开中国制造。就算之前关税最高的时候,我们工厂也没停工。半个月前,沃尔玛、塔吉特这些美国大客户就催着恢复发货,还拍板说关税他们来承担。”

5 月 14 号中午 12 点 01 分(美东时间当天 0 点 01 分),调整后的关税正式生效。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24% 关税,先暂停 90 天,剩下 10% 的关税保留着。之前停摆的订单,现在客户催得急,工厂都在加急发货。但热闹归热闹,外贸老板们心里都清楚,该考虑转型了。

从 4 月开始,不少靠外贸吃饭的厂商就遇到坎儿了。为了消化库存压力,全国不少地方都冒出了 “出口转内销” 的专柜。杭州有个 00 后姑娘韩敏,就爱上了这种外贸优品店。她逛的那家店,货架上摆满了咖啡壶、旅行套装这些日用品,价格比大卖场便宜,设计还时髦。她每次路过都忍不住进去囤货,上次买的咖啡杯发朋友圈,闺蜜们全追着让她代买。

像韩敏这样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线下商超和线上平台都瞅准机会。永辉、永安百货这些地方开了展销专区,京东、淘宝也弄了 “外贸商品” 专区,给商家开绿色通道。杭州一家卖不锈钢水壶的门店,原本只做外贸,试水内销后没想到爆火,热门款卖断货,每天都有顾客问啥时候补货,工厂加班加点赶工。

在浙江做小家电的唐青,算是转型大军里的一员。以前他主要做外贸,美国市场占了一半多。关税闹得最凶的时候,他也焦虑过,想开拓其他海外市场,结果发现竞争太激烈,干脆转内销。他把海外畅销的产品搬到国内渠道,还到处打听消费者喜好,重新设计产品。现在零售销量不错,还拿到国内订单,产线都调整了。虽说转内销前路不明,但他觉得至少不用被关税牵着鼻子走了。

另一个做小家具的魏斌,虽说主要市场在欧洲,受这次关税影响不大,但也琢磨着转向国内。他说外贸市场看着诱人,风险太大,不如国内稳定。现在他在电商平台开了店,可难题来了:国内没客源、品牌没名气。咋办?他打算先靠低价打开市场,商品定价只有海外的三分之一,利润薄点就薄点,先混个脸熟再说。

要说最忙的,还得数义乌的聂自勤。她的工厂早前因为关税积压了不少货,现在美国客户一听关税缓和,电话里急得不行,生怕政策再变,催着赶紧发货。从国内到美国海运得 45 天到 2 个月,客户得提前铺货,所以催得特别紧。现在义乌的货柜都成了香饽饽,谁先抢到谁先发货,有的客户生怕货被别人截胡,打电话叮嘱千万别卖别人,找到货柜马上通知。

这事儿也给聂自勤提了个醒,不能太依赖美国市场。她现在一边拓展欧洲、南美客户,一边押注国内市场。去年底她就带着团队设计国风发饰,春节在超市卖得不错,现在还打算注册品牌,走国内赛道。她说以后肯定得国内外一起做,这样才不怕意外因素影响。

不过,转型哪有那么容易。做玩具的刘林就犯难了,以前他靠万圣节、圣诞节玩具卖爆海外,现在转内销,国内对这类产品需求没那么大,产线得重新调整,设计团队、模具研发、渠道商全得重新找,成本高不说,还得花时间。而且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很多外贸厂商在国外有名气,国内却没几个人知道,得从零开始打品牌、铺渠道。

魏斌现在一边做国内电商,一边试水直播,多渠道引流。他说转型肯定有阵痛期,但只要产品质量好、价格实惠,慢慢就能打开局面。还有厂商一边推自有品牌,一边给同行代工,虽说代工利润低,但能摸清国内市场需求,积累经验。

5 月 12 号,关税进一步缓和的消息传来,唐青和魏斌的美国客户又来下单了。但这回他们没像以前那样全押海外,而是打算 “两条腿走路”。唐青说,国内市场规模大,202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8.8 万亿元,是对美出口额的 10 倍多,这么大蛋糕谁都不想错过。现在看着是受国际环境影响转型,以后 “内外贸一体化” 肯定有更大发展空间。

眼下,外贸厂商们一边忙着应付美国客户的加急订单,一边在国内市场跑马圈地。有人忙着招工扩产,有人忙着设计新品,有人在电商平台熬夜直播。关税的风吹草动,让他们明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或许正如唐青说的,未来再回看现在的选择,会感谢自己当年的转身。毕竟,在市场的浪潮里,能 “内外兼修” 的人,才更有底气乘风破浪

来源:伊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