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清明,无论多忙,建议“1要祭,2不做,忌3样”,平安过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2:14 1

摘要:“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北京时间4月4日20时49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春季里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气”。

导语:明日清明,无论多忙,建议“1要祭,2不做,忌3样”,平安过春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北京时间4月4日20时49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春季里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气”。

清明一到,意味着气清景明、草长莺飞、万物皆显,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已升至12度以上,到处是春播的繁忙景象。

今年的清明有些特别,不仅是“双春年清明”,还是“闰年清明”和“三月清明”。老话说“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意味着今年清明节前后气温可能会偏低。

另外,从清明节的“早晚”来看,今年的清明是落在了农历三月里,是“晚清明”。老话说“早清明,热死老牛;晚清明,六月穿袄”,预示着今年三伏天的雨水可能较多,天气相对凉爽。

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春天植物先开始萌芽,然后慢慢长出嫩叶,再到开花;秋天,树叶从边缘开始慢慢变黄,然后逐渐飘落,整个自然界,都进入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到了清明这会,草木生长旺盛,空气清新,春光明媚。

不过,有些地方,到了清明这会,草木才刚开始萌发,气温昼夜温差很大,甚至有些年份还会出现寒潮和倒春寒的天气。因此,我们人体也要顺应时节的变化,采取一些行动,顺利渡过春季,进入夏季。例如,我们在作息时间上,要早睡早起,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吃应季果蔬,少吃生冷、寒凉食物等。

清明到了,老辈人提醒,当天无论多忙,建议“1要祭,2不做,忌3样”,平安过春!都是指什么呢?下面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1要祭”

清明不仅是节气,还是一个节日,自古人们都会在这天上坟扫墓,以此缅怀先人和表达敬意。

清明节能够变成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在清明成为祭祀节日之前,寒食节是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的节气非常近,到了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总之,清明节上坟扫墓的习俗是由寒食节演变而来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认为寒食节和清明节是在同一天,是一个节日。

如今,清明节不仅是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日子,还是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事迹的日子。

所以,这么重要的日子,大家如果时间能够安排开的话,一定要回老家上坟祭祖,或者领着孩子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去祭祀祖先也好。还是去缅怀先烈也好,不建议穿颜色过于鲜艳、款式过于夸张或昂贵、过于暴露的衣服。要选择素色、庄重的颜色,如黑色、白色、灰色等,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并且,在墓地不要大声喧哗或嬉笑打闹、踩踏到其他家族的坟茔,避免触霉头和引发口角,毕竟坟地里不只有我们一家。

此外,我们上坟最好是上午去,下午3点以后就不要去了,在民间有“上坟不过未时”的讲法,尊守传统,不会错的。

二、“2不做”

清明时节,我们还应该顺应春季生发之气,调和身体与自然的平衡,为夏季健康打下基础。因此,我们要采取一些行动,来平衡这种关系。如,湿热体质者可侧重清热祛湿,阳虚者则需温补护阳等。

1、不过早减掉棉衣

清明时节,我国南方地区已经温度挺高了,有些甚至有的地区气温达到30度以上,但是,要注意,这时候的气温还不稳定,一场寒潮天气,就可能使气温迅速下降,再次过一把“冬天”。北方就更不用说了,要注意倒春寒的天气。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不能看天气暖和了了,就过早的脱掉棉衣。尤其是老年人,到了春季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我们过早的脱掉棉衣,不适当“春捂”,突遇低温天气,就可能受风寒入侵。

2、早睡早起

清明时节,大自然阳气进一步升发,我们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规律开始向外舒展。因此,我们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熬夜和睡懒觉了,要顺应这种特点“早睡早起”,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正常生发和运行,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并且,进入清明节气后,我们可能会感觉劳累,春困可能会更加明显。所以,我们要早点睡觉,缓解这种疲惫感。同时,也要早起,因为,清明时节气清景明,能使人体呼吸到新鲜空气。

总之,进入清明时节,寒冷的天气不多了,要“早睡早起”,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要避免熬夜和早起锻炼(动一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

三、“忌3样”

1、少吃生冷食物,多吃应季食材

春季虽然已经过了一多半了,下一个节气谷雨一过就要进入夏天了。但是,由于气温不稳定,有寒潮和倒春寒天气来袭,人体脾胃阳气仍相对较弱,过多的食用生冷食物,对脾胃是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例如,冰淇淋、冰可乐、冰咖啡、冰果汁、生鱼片等,温度较低,可能会对肠胃产生刺激,要尽量少吃。

我们可以多吃一些应季的食材,比如像荠菜、香樁、韭菜、马兰头、厳菜、枇杷、柠檬、芒果、桑甚、榆钱等许多新鲜蔬菜水果在清明时都已经上市了。并且,清明时节又是食用螺蛳最好的季节,有“清明螺,赛过鹅”的说法。

需要注意的是,春季里要适当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因为酸性食物可能会让肝气过于旺盛,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功。

2、少吃甜食

清明时节雨水增多,空气中的湿气加重,因此,这个时候适当食用山药、薏米、芡实、茯苓等健脾祛湿食材。并且,要少吃甜食,如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甜食,易助湿生痰,加重湿气。

3、避免油腻食物

春季时,人的胃肠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食用油腻食物,可能加重胃肠负担,影响身体健康。比如,肥肉、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高脂肪食物,以防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加重体内湿气。

可以多吃新鲜蔬果,比如,荠菜、菠菜、香椿、春笋、草莓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我们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抵抗力。

总之,进入清明时节,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增大,应少吃生冷、甜食和油腻食物。

来源:民俗科普知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