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期(2周):建立信任,明确问题根源,设定个性化目标。中期(6周):培养核心能力,实践自驱工具,形成习惯系统。长期(2个月):巩固成果,制定可持续成长计划。
——针对“躺平厌学”青少年(为期两个月)
以人为本:通过唤醒内在动力、重塑学习兴趣、构建个性化成长系统,帮助孩子从“躺平厌学”转向“自驱成长”。
阶段目标:
1. 核心:人格觉醒与健康身心
心理测评:通过SQ(自商系统)测评,分析孩子的性格特质、学习动机、情绪状态。深度访谈:与孩子及家长一对一沟通,明确厌学原因(如学业压力、兴趣缺失、家庭矛盾等)。目标共创:结合孩子兴趣(如游戏、艺术、科技等),制定“梦想板”,设定短期可实现的学习与生活目标。2. 三大驱动联动
自我驱动:引导孩子写下“行动日志”,记录每日微小进步,强化成就感。自组驱动:与家长签订“家庭公约”,优化家庭沟通方式(如使用“正面管教话术”)。自然驱动:安排一次“自然体验日”(如徒步、露营),通过户外活动缓解压力,激发探索欲。辅助活动:
“行走的课堂”:参观科技馆/大学实验室,接触STEM项目,激发学科兴趣。“小导师制”:安排高年级自驱力学员分享经验,增强榜样力量。1. 成果验收与反馈
能力测评:对比初期测评数据,展示专注力、学习效率等提升结果。成果展示会:孩子向家长展示AI项目成果、学习计划表、情绪管理日记。2. 制定“终生成长计划”
自驱力工具箱:汇总孩子掌握的工具(如VSMATE模型、AI工具清单)并形成手册。长期目标拆解:将大目标分解为季度、月度任务(如“每周阅读一本兴趣书籍”)。社群支持:加入自驱力学员社群,定期参与线上分享与打卡活动。3. 家庭赋能
家长培训:开展“自驱型家庭教育”工作坊,教授如何用“境教+事教”代替说教。定期复盘:每月一次家庭会议,回顾成长进度并调整计划。游戏化驱动:通过“积分勋章系统”,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可积累的成就奖励。AI深度赋能:利用AIGC工具降低学习门槛,实现“无师自通”。家庭-学员-顾问三角联动:每周一次三方沟通,确保执行落地。来源:自驱力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