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电视剧到历史书籍,那些古代男子几乎个个都是胡须飘飘,看起来威风凛凛,现代人讲究清爽干净,胡子刮得光溜溜的,可古人却把胡须当宝贝似的精心呵护。
文 | 古书奇谭
编辑 | 古书奇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网络”
为啥古代的男人们那么爱留胡子?
从电视剧到历史书籍,那些古代男子几乎个个都是胡须飘飘,看起来威风凛凛,现代人讲究清爽干净,胡子刮得光溜溜的,可古人却把胡须当宝贝似的精心呵护。
胡须对古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背后有啥讲究?
原来,古代社会里,胡须可不只是脸上的毛发那么简单,它简直就是男人的“门面担当”,一个成熟男子若是没有胡须,走在街上都会被人指指点点。
民间有句老话叫“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话虽然听着有点刻薄,但确实反映了古人对胡须的重视程度。
在汉唐时期,留胡须几乎是成年男子的标配,汉代的壁画和陶俑中,那些男性形象大多都是胡须飘飘。
到了唐朝,受胡人文化影响,胡须样式更加多样化,有些文人甚至会特意修剪出不同形状的胡须来彰显个性,这跟现在年轻人染发、做造型其实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古人的“造型”集中在了胡须上。
宋代文人苏轼就写过一首《和董传留髭》的诗,里面说“白髭如雪覆朱唇,玉颊霜毛映日新”,把胡须描绘得既有气质又有魅力,苏东坡这么一个大文豪都对胡须赞不绝口,可见当时对胡须的审美有多高。
更有意思的是,不同阶层的人,胡须的打理方式也不一样,士大夫阶层讲究胡须整洁飘逸,常用特制的梳子精心梳理,而普通百姓则因为劳作需要,胡须往往简单随意一些。
官场中的胡须更是大有讲究,唐代官员上朝时,胡须的整齐度都是有规定的,据《唐会要》记载,官员上朝前都要精心整理胡须,如果胡须凌乱,不仅会被同僚笑话,严重的还会被视为不敬朝廷。
连胡须都能成为政治表现的一部分,古人对胡须的重视程度真是超乎我们想象,甚至还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在胡须文化上就有明显区别,汉族传统上重视胡须的修长整齐,而匈奴、鲜卑等北方民族则偏好短而硬的胡须。
因此,胡须不仅仅是个人形象的一部分,还承载着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唐太宗时期推行“胡服骑射”政策,鼓励汉人学习胡人骑射和服饰,胡须风格也受到影响,出现了更多元的审美。
在那个没有身份证、没有社交媒体的年代,胡须成了男性展示自我、表达身份的重要方式,这跟现在年轻人通过穿搭、发型来表达个性,本质上是一样的心理需求。
而古代的胡须,也不只是好看不好看那么简单,背后还有一套复杂的礼仪规范和文化象征。
要知道,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句话几乎人人都知道。
所以古人把胡须看作是父母给的礼物,随便剃掉就等于不尊重父母,这在讲究孝道的古代社会简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这估计才是古人那么在意胡须的最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好看,而是因为“礼”。
在“礼”上甚至还有“父在不留须”的规矩,就是说儿子在父亲健在的时候,不能留太长的胡须,否则就是不尊重父亲,显得自己跟老爹平起平坐了。
这规矩听着怪怪的,但细想也有道理,在等级森严的古代,连胡须长度都能成为尊卑的标志,可见古人对伦理秩序的重视程度。
父亲作为家中权威,儿子通过不留长须来表示自己还处于“学习阶段”,这样既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又给年轻人留出了成长空间,想想也挺有智慧的。
丧葬礼仪中的胡须规范更是讲究,父亲去世了,儿子要留上唇的胡须,母亲去世了,就留下巴的胡须,如果不幸父母双亡,那就上下胡子都得留着。
这些规定看似繁琐,实际上是古人表达哀思的方式,因为没有社交媒体,也没有黑白照片留念,古人就用胡须的形式来“穿丧”,让周围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
古人对胡须的重视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真切切地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汉代墓葬壁画中就有不少关于胡须的形象。
考古学家发现,很多壁画中的男性形象胡须样式各异,而这些差别往往与死者生前的身份和家庭状况有关。
再说说胡须的样式,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每种样式都有特定的社会含义,山羊胡通常象征文人雅士,络腮胡则给人豪放威猛的感觉,古人选择胡须样式,就像现在我们选择发型一样,是有讲究的。
古人连胡须的形状都能赋予性格含义,脾气暴躁的人,胡子常被描绘成上翘的,性格温和的人,胡子则是下垂的,所以利用这个特点,古代作家光靠描写胡须,就能让读者对人物性格有个大致印象。
《三国演义》里的关羽,留着长长的美髯,被称为“美髯公”,而曹操则是短须,给人精明干练的形象,《红楼梦》中的贾政留着八字胡,显得威严正派。
这些文学形象的塑造,胡须可是立了大功的,比现在写小说动辄长篇大论描写心理活动高明多了。
而胡须文化到了近代开始发生巨大转变,晚清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到西方的剃须习惯。
那时候的西方人,特别是英国绅士,留胡子是很常见的,但样式与中国传统胡须大不相同,更加修剪整齐,造型多样。
随着人们对个人卫生要求的提高,胡须被认为容易藏污纳垢,不够卫生,加上现代剃须工具的便利,电动剃须刀三两下就能刮得干干净净,年轻人自然选择了更加清爽的形象。
不过话说回来,传统胡须文化中的审美智慧其实挺值得我们思考的,男性通过胡须展示阳刚之气,还隐含着文化礼仪,甚至讲究造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合理性,大家怎么看?
来源:闲娱fashion